[发明专利]一种外壳可更换的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4686.1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7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冻;陈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冻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5;H01M10/6556;H01M10/656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壳 更换 电池 | ||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外壳可更换的电池,一种外壳可更换的电池,包括主体以及电池,主体为矩形的块,电池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论述,主体上壁面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放置槽。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受压块二,在使用时,需要更换电池外壳时首先逆时针旋转螺丝使其与散热槽内部的螺纹槽相脱离,在螺丝与螺纹槽脱离后受压块一与受压块二之间的复位弹簧失去挤压力恢复形变,使受压块一与受压块二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活动杆一与活动杆二组成一条直杆从活动槽的内部脱离,在将两个功能块挤压到对应功能槽的内部便可将密封板取下,从而将放置槽内部的电池取出在更换主体,便于快速拆除,对已损坏的外壳进行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壳可更换的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现有的用于保护电池的电池外壳在使用时,因为闭合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电池与电池外壳脱离,导致电池损坏的问题,且由于电池在工作时会发热,但现有的电池外壳不具备散热功能,可能会因为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导致损坏电池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外壳可更换的电池。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壳可更换的电池,解决了因为闭合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电池与电池外壳脱离,导致电池损坏的问题,且由于电池在工作时会发热,但现有的电池外壳不具备散热功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壳可更换的电池,包括主体以及电池,所述主体为矩形的块,所述电池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论述,所述主体上壁面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为矩形的槽,所述电池活动卡接在放置槽的内部,所述主体的壁面四角处均开设有对称的四个挤压槽,四个所述挤压槽均为矩形的槽,四个所述挤压槽的内部前后两侧内部均对称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为矩形的槽,四个所述挤压槽的内部底面均设置有受压块一,所述受压块一为矩形的块,且所述受压块一的形状大小与挤压槽的内部底面的形状大小相契合,所述受压块一的上壁面固定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论述,所述伸缩杆的活动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受压块二,所述受压块二为矩形的块,所述受压块二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受压块一的形状大小相同,且所述受压块二与受压块一上下相互对应,所述受压块二与受压块一之间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论述,所述伸缩杆套接在复位弹簧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受压块二的前后两侧壁面均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活动杆一,所述活动杆一为矩形的杆,且所述活动杆一远离受压块二的一端为弧面,所述受压块一的前后两侧壁面均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活动杆二,所述活动杆二为矩形的杆,且所述活动杆二与活动杆一上下相互对应,所述活动杆一远离受压块二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为矩形的槽,且所述滑动槽贯穿活动杆一上下两侧对应壁面,所述滑动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为圆柱形的块。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上壁面位于放置槽的左右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卡接槽,两个所述卡接槽均为矩形的槽,且两个所述卡接槽贯穿两个卡接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壁面连通放置槽的内部,两个所述卡接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壁面均开设有功能槽,两个所述功能槽均为矩形的槽,两个所述功能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功能弹簧,所述功能弹簧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论述,两个所述功能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功能块,两个所述功能块均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块,且两个所述功能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壁面为倾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冻,未经陈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46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3D打印的二维可控梯度互锁多胞结构
- 下一篇:塑料造粒废气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