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热侧导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4647.1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力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4 | 分类号: | B21B39/14;F25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导板 | ||
本发明涉及热轧导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技术特征,包括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内有矩形槽,矩形槽内开设有导轨,所述导板本体围绕槽口固定设置有凸肩,所述凸肩上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尾端连接在导板本体内,所述凸肩上设置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尾端与凸肩连接,所述安装耳外侧壁固定设置有挡块,所述安装耳固定连接有安装框,该耐热侧导板,配合冷却液的液冷使得本导板在工作时可以不断的通过热交换的原理带走由高温件传导过来的热,使得本导轨的散热能力得到大大加强,配合耐高温金属基陶瓷套,使得本导轨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减少了维护工时,即相对增加了生产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导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热侧导板。
背景技术
不少钢铁厂生产热轧件,理所应当的就会涉及到热轧件在生产线上的传输问题,一般来说,依靠建设一条辊轮传输线就可以完成,为了使热轧件在辊轮上稳定运功,还要在辊轮侧边搭设一条导板,即侧导板,同时,为了提高侧导板在高温下的工作使用寿命及提高热轧件的运动流畅度,一般会在侧导板内嵌设一些圆柱,让圆柱来承受来自热轧件的横向冲击,这实际上把该辅助圆柱置于了高温最前沿,所以,频繁更换辅助圆柱是影响辊轮传输生产线效率的重要方面,而为了提高辅助圆柱的结构强度,使其能在变横向载荷冲击下保持稳定,要用到大量的高强度螺栓,所以成本不菲。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热侧导板,具备提高侧导板工作时间和降低使用成本等优点,解决了其不耐高温、更换频繁、维护麻烦、安装拆卸时间长和不耐长时间的变横向载荷冲击等问题,配合耐高温金属基陶瓷套,使得本导轨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减少了维护工时,即相对增加了生产时间。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提高侧导板工作时间和降低使用成本等优点,赋予其耐高温、维护方便、安装拆卸时间短等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热侧导板,包括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底端开设有辊座所述导板本体内有矩形槽,矩形槽内开设有导轨,所述导板本体围绕槽口固定设置有凸肩,所述凸肩上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尾端连接在导板本体内,所述凸肩上设置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尾端与凸肩连接,所述安装耳外侧壁固定设置有挡块,所述安装耳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外侧壁与导轨配合,所述安装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连接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的尾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在安装框的内壁,所述支撑座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支撑座螺栓连接有水密盖,所述水密盖为中心开孔结构,所述水密盖上端连接有水密环,所述水密环固定连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有冷却水管组,所述冷却水管组的另一端口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水密圈,所述水密圈连接有独立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使用内十字沉头螺栓。
优选的,所述挡块的内侧壁与凸肩的外侧壁及导板本体的上端面无应力接触。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组竖直方向上的阵列数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滚筒的内部固定阵列有的扇形块,所述扇形块连接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内有管道,所述空心管的底端不与滚筒的底部内表面接触,所述扇形块的底端不与滚筒的底部内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空心管与滚筒的上端颈部均设有高度一致的槽,所述独立环嵌于两个槽之间,且独立环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与滚筒和空心管的接触为无应力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独立环另开有孔,此孔与水密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内部有与第三螺栓相适配的孔,所述安装座过盈配合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有转柱,所述转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滚筒的下部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力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力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4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