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91051.6 | 申请日: | 2020-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7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肖秀娣;刘杨彪;王济熙;蔡雪松;盛贵章;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5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方燕;莫瑶江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变色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第一透明导电膜上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电致变色层;
(2)用水热法、共沉淀法或热注入法制备离子储存层的纳米颗粒,将离子储存层的纳米颗粒分散到含有电解质的聚合物溶液中形成浆料,将浆料涂覆于步骤(1)得到的电致变色层上,把涂覆了浆料的电致变色层加热固化,在电致变色层上制备得到电解质与离子储存层的复合层;
(3)将第二透明导电膜放到步骤(2)得到的电解质与离子储存层的复合层上封装,得到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用水热法、共沉淀法或热注入法制备离子储存层的纳米颗粒,将离子储存层的纳米颗粒分散到含有电解质的聚合物溶液中形成浆料,将浆料使用旋涂法或浸涂法涂覆于步骤(1)得到的电致变色层上,把涂覆了浆料的电致变色层在40℃~60℃干燥5~7小时进行加热固化,在电致变色层上制备得到电解质与离子储存层的复合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质选自无机离子导体、离子液体和离子导电聚合物中的一种,所述的无机离子导体选自LiClO4,LiPF6和LiBF4中的一种,所述的离子液体选自咪唑盐类离子液体,哌啶盐类离子液体和吡啶盐类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所述的离子导电聚合物选自PVDF基凝胶聚合物,PEO基凝胶聚合物和PAN基凝胶聚合物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选自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所述的电解质的摩尔浓度为1-10M,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10%,所述的聚合物溶液中的溶剂为碳酸丙烯酯和/或乙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变色层的多孔膜的结构为柱状结构、螺旋结构、树枝状结构、之字形结构、C型结构或Y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变色层的多孔膜和离子储存层的材料选自WO3、MoO3、TiO2、Nb2O5、Ta2O5、NiO、Co3O4、V2O5和Ir2O3中两种互补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明导电膜材料选自ITO、FTO、AZO、Ag、Au和Cu中的一种,所述的第二透明导电膜选自ITO、FTO、AZO、Ag、Au和Cu中的一种。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由第一透明导电膜、电致变色层、电解质与离子储存层的复合层和第二透明导电膜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明导电膜的厚度为30~150nm,电致变色层的厚度为100~1000nm,所述的电解质与离子储存层的复合层厚度为100~1000nm,所述的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厚度为30~15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105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雷达多目标独立仿真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轮胎加工用可调节固定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