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质热解装置及热解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90627.7 | 申请日: | 2020-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8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姚俊;左又铭;敬亚娟;夏正海;张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泛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53/07;C10B47/44;C10B57/02;C10B57/10;C10B57/06;C10B57/14;C10B57/16;C02F11/10;C02F11/13;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吴茜 |
| 地址: | 1000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质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有机质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机质添加到料斗中,有机质通过螺旋上料机输送至物料进口且进入壳体内,在螺旋输送机的输送下,有机质依次经过低温加热段加热干燥、微波加热段微波加热后进行热解,低温加热段和微波加热段热解后产生的热解气经分离后各自排出;热解后的固体残渣自排渣管的排渣口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质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质为含油污泥、市政污泥、废轮胎、废塑料或废油;所述的有机质中添加有高岭土,高岭土的添加量为有机质重量的1-5%,和/或所述的有机质中添加有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为CaO、MgO、NiO中的任意一种、两种及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金属催化剂的添加量为不超过有机质重量的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质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输送机,输送速度为0.1-1m/min;所述的低温加热段,控制加热干燥的温度为100~250℃;所述微波加热段,控制微波加热的温度为250-5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质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温加热段产生的高温的热解气还能导送至壳体底部的回流腔室中对物料进行加热;回流腔室中流出的高温的热解气还能导送至螺旋上料机的输料管外侧的预热夹层中,对物料进行预热;固体残渣还能通过壳体的物料进口循环输送回壳体内部。
5.一种有机质热解装置,主体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封闭的壳体,用于提供热解的空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包括热解室和位于热解室底部的回流腔室(9),回流腔室覆盖壳体的内底且与热解室通过挡板分隔开;
所述的热解室,前方侧壁上设置有物料进口,后方侧壁上设置有物料出口,热解室底部的挡板上设置有螺旋输送机(7);所述的螺旋输送机,进料端与物料进口相连通、出料端与物料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物料进口连通有螺旋上料机,螺旋上料机位于壳体的外部,输入端低于输出端,输入端配设有料斗(1)、输出端与物料进口相连通;所述的物料出口连通有排渣管(8),排渣管位于壳体的底端外侧,其排渣口通过管道与料斗(1)相连通;
所述的热解室,内顶向下设置有隔板(4),隔板的板面与热解室前、后方的侧壁均相互平行,且与螺旋输送机(7)输送物料的方向相垂直;隔板将热解室分隔为低温加热段和位于低温加热段后方的微波加热段;所述的低温加热段、微波加热段,壳体顶部均设置有热解气出口,将各段热解产生的热解气排出;
所述的热解室,其低温加热段内顶设置有燃气辐射管(3),燃气辐射管配设有燃烧器(6),燃烧器设置在壳体外部侧壁上;所述的燃烧器通过线路与燃气辐射管前端相连接;所述的燃气辐射管,其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回流腔室(9)相连通;所述的热解室,其微波加热段配设有微波发生器,微波发生器设置在该段壳体的外部;
所述的螺旋上料机,其输料管的外侧设置有预热用夹层(11),预热用夹层设置有的热气进口和冷气出口,热气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的回流腔室(9)相连通,冷气出口通过管道与烟气处理装置;
所述的螺旋输送机配设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位于壳体的外部,与螺旋输送机同轴连接;所述的螺旋上料机设有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位于壳体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质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加热段顶部的热解气出口连通有沉降室(5),沉降室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烧器(6)相连通,燃烧器还与外部天然气源相连通;所述的沉降室(5),包括至少一段扩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质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输送机(7),进料端位于热解室的低温加热段,出料端位于热解室的微波加热段;所述的螺旋输送机(7),为无轴式螺旋输送机,通过转动实现物料的向前推送,螺旋输送机的材料为耐热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泛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泛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06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