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发泡产品的阻燃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0600.8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8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峻;崔青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耀众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1 | 分类号: | C08G18/61;C08G18/48;C08G18/50;C08K13/04;C08K5/06;C08K3/22;C08K7/14;C08K5/521;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7 | 代理人: | 李兵 |
地址: | 315605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发泡 产品 阻燃 配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发泡产品的阻燃配方,通过异氰酸酯与有机硅氧烷接枝共聚醚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形成聚异氰酸脲脂,聚异氰酸脲脂中的聚脲成分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且阻燃配方中添加磷元素,提高聚氨酯发泡产品中硬泡的氧指数,使软泡的阻燃性能大幅提升,在配方中添加碱性无机粒子,在燃烧时碱性无机粒子中含有的大量结晶水分解,吸收燃烧热量,在火源和聚氨酯发泡产品之间形成不燃性的屏障,增强阻燃效果,且能够吸收磷酸脂类阻燃剂在燃烧时水解生成的酸性物质,避免催化剂被酸性物质中和,保证催化剂的活性;在配方中添加多溴二苯醚,使溴和磷产生协同效应,提高聚氨酯发泡产品的自熄性就,聚氨酯发泡产品的阻燃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发泡产品的阻燃配方。
背景技术
聚氨酯发泡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强聚氨酯发泡产品的阻燃效果,通常在产品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阻燃剂,现有的阻燃剂分为添加型阻燃剂和反应型阻燃剂,反应型阻燃剂就是指分子中含有磷、卤素灯阻燃元素的多元醇或异氰酸酯,由于参与化学反应,元素被引入到聚合物的分子骨架上,从而使硬泡阻燃作用持久,磷元素的添加通常使用磷酸酯类阻燃剂实现,但是在燃烧过程中,磷酸酯类阻燃剂容易在高温下发生水解,生成酸性物质,这种酸性物质得不到处理和中和的话,会影响聚氨酯生成过程中的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从而降低聚氨酯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催化剂的活性,阻燃性更好的聚氨酯发泡产品的阻燃配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磷酸酯类阻燃剂容易在高温下发生水解,生成酸性物质,这种酸性物质得不到处理和中和的话,会影响聚氨酯生成过程中的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从而降低聚氨酯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一种聚氨酯发泡产品的阻燃配方,聚氨酯发泡产品的阻燃配方按照重量的配方如下:蔗糖聚醚20-30份、氯代阻燃聚醚20-30份、聚醚多元醇20-30份、磷酸酯10-15份、异氰酸酯2-8份、催化剂1-5份、有机硅氧烷接枝共聚醚2-8份、多溴二苯醚0-8份和碱性无机粒子5-10份。
优选的,所述异氰酸酯的指数为2.25,异氰酸酯与有机硅氧烷接枝共聚醚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形成聚异氰酸脲脂,催化剂为PC-41或DMP-30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异氰酸酯与有机硅氧烷接枝共聚醚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形成的聚异氰酸脲脂的含量与多溴二苯醚的含量之和不超过聚醚多元醇含量的30%。
优选的,所述磷酸酯为N,N-二羟基氨甲基二乙基磷酸酯,磷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13%。
优选的,所述碱性无机粒子为氢氧化钙和碱性玻璃纤维。
优选的,所述氯代阻燃聚醚是由甘油、山梨醇、蔗糖和环氧氯丙烷合成的,甘油和环氧氯丙烷的添加量的摩尔比为1:3.2,氯代阻燃聚醚中氯的质量分数不超过6.8%,羟值为400-510mgKOH/g。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氨酯发泡产品的阻燃配方,通过异氰酸酯与有机硅氧烷接枝共聚醚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形成聚异氰酸脲脂,聚异氰酸脲脂中的聚脲成分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氨酯发泡产品的阻燃配方,在配方中添加碱性无机粒子,在燃烧时碱性无机粒子中含有的大量结晶水分解,增强阻燃效果的同时能够吸收磷酸脂类阻燃剂在燃烧时水解生成的酸性物质,避免催化剂被酸性物质中和,保证催化剂的活性,阻燃性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耀众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耀众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06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