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助听器参数自适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0257.7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1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智;范逍乾;范全放;孙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H04W88/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终端 助听器 参数 自适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助听器参数自适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智能终端选择接收语音信号;(2)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3)对经过预处理的音频进行分类,得出分类结果;(4)根据分类结果自动匹配助听器预设场景,得出与实际场景适配后的助听器参数;(5)助听器根据适配后的助听器参数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处理、输出。本发明可实现助听器对动态声音环境的自适应,准确率高、实时性强,同时采用多帧堆积方式以及多段统计的方法,使得智能终端上的分类准确率接近100%,进一步提高了助听器对动态声音环境自适应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助听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助听器参数自适应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60岁以上听力残疾率超过四分之一,长期患有听力障碍的老人比正常老人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高5倍。在目前的医学科技水平,听力下降(耳聋)大多数无法用药物、手术根治,助听器是听力患者改善和提高听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佩戴助听器的人士需要出入各种声音环境。当前根据声音环境来匹配参数的助听器解决方案主要是在已经进入或行将进入新的声音环境时手动调整选择。这需要使用者灵活熟练的正确操作,在复杂多变的声音环境中不能保证很高的准确率和实时性,导致用户在听力感知上出现较多不适。
目前,助听器较多采用智能终端控制的方式进行调试,如公告号为CN105764018B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自主验配助听器的方法,包括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移动智能终端的处理器芯片通过问卷以及左右耳的分别测听获得用户的听力情况,包括:用户左右耳的听阈测试和不舒适阈测试,从而获得用户在不同频率以及不同声音强度下的认知能力;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处理器芯片根据测试结果作出听力图,并得出用户的听损状况数据,并将该听损状况数据存储到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内存芯片中,处理器芯片据此生成用户左右耳听力补偿处方,进而得到用户左右耳不同语音频率和不同声音强弱的增益大小,并将这些参数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递给耳侧助听器的无线收发器;步骤二、耳侧助听器的无线收发器将接收到的参数设置在左耳侧助听器和右耳侧助听器的硬件上,包括:耳侧助听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对麦克风接收的语音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将声音信号按频率进行分段,并对不同频段的声音采取不同的放大与压缩,同时,采用噪声抑制算法抑制环境和助听器电路产生的噪声;将各频段信号进行合成,最后将合成后的语音信号通过扬声器输出。上述方案能够根据患者左右耳的听力损失情况,制定听力补偿方案,但无法实现对声音环境的自适应调节。
又如公开号为CN111148271A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控制助听器的方法,包括:终端与所述助听器建立无线通信链路;所述终端采集环境数据;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环境数据生成参数配置指令,发送所述参数配置指令给所述助听器。上述方案虽能根据环境数据对助听器进行自适应调节,但是无法对声音环境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使得助听器的自适应准确率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助听器参数自适应方法,能够实现助听器对动态环境的自适应。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助听器参数自适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智能终端选择接收语音信号;
(2)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
(3)对经过预处理的音频进行分类,得出分类结果;
(4)根据分类结果自动匹配助听器预设场景,得出与实际场景适配后的助听器参数;
(5)助听器根据适配后的助听器参数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处理、输出。
本方法通过智能终端对较大资源的声音进行预处理、分类、按分类结果自动匹配助听器参数,克服了助听器设备的计算资源限制,大幅提升整个系统的计算效率,助听器通过接收适配后的助听器参数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可实现对动态声音环境的自适应,无需使用者手动调节,且准确率高、实时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02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