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维护的避雷器接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9492.2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浪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H01R1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219 浙江省湖州市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维护 避雷器 接地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维护的避雷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棒,所述所述接地棒的下端焊接有一个绝缘的机箱,所述接地棒和机箱共同埋设在地面中,所述接地棒埋设地面中部分绕轴设置有刮片圈,所述机箱的顶部箱壁上焊接有一个圆柱箱,所述圆柱箱的上方箱壁贯穿机箱的箱壁与接地棒的底端接触,所述圆柱箱内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一块活塞板。本发明装置中活塞板上的蒸发液受热而汽化推动压板向下滑动,带动螺纹轴圆盘发生旋转,由于圆盘上设有凹槽和凸块,当粗杆和细杆的下端与凹槽和凸块接触时,使整个粗杆与细杆产生振动,从而带动刮片圈振动将接地棒上的氧化层刮落,使接地装置具有自维护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避雷器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避雷器接地装置,普遍采用的是一根固定的金属棒,一般由铜棒、铁棒或合金棒构成,直接插入地下,其上端连接避雷器。由于地下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容易使接地棒表面发生氧化,使接地电阻增大,如不及时处理该问题,则在发生雷击时,避雷器就无法正常保护电气设备。在氧化后,必须拔出来进行修复处理,或者直接采用新接地棒替换,维护成本较高。
现有的一些装置避雷器接地装置中虽带有氧化层去除功能,但这些装置的去除功能都只在雷电条件下触发启动,且处理效果较差,当长时间无雷电天气时,接地棒因长期处于地面中,表面氧化层厚度不断增加,会导致雷电来临时使过厚的氧化层不能够有效去除,无法正常保护电气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避雷器接地装置中接地棒表面易发生氧化,且不具有便于维护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维护的避雷器接地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维护的避雷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棒,所述所述接地棒的下端焊接有一个绝缘的机箱,所述接地棒和机箱共同埋设在地面中,所述接地棒埋设地面中部分绕轴设置有刮片圈,所述机箱的顶部箱壁上焊接有一个圆柱箱,所述圆柱箱的上方箱壁贯穿机箱的箱壁与接地棒的底端接触,所述圆柱箱内壁上密封滑动连接有一块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下端面焊接有由两根竖直的推杆,两根所述推杆的下端均贯穿圆柱箱的底部箱壁且共同焊接有一块压板,所述机箱内设有维护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避雷器接地装置中,所述维护装置包括螺纹轴,所述机箱的底部内壁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个圆柱型的转动槽,所述螺纹轴下端的光轴部分于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螺纹轴的上端螺纹部分与压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轴的下端部分同轴焊接有一块圆盘,所述机箱的顶部箱壁的两侧位置各开设有一个通孔,所述机箱上的两根通孔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粗杆和细杆,所述粗杆的上端与刮片圈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细杆的上端与刮片圈的下端焊接,所述粗杆与细杆的下端均与圆盘的上端面相抵。
在上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避雷器接地装置中,所述圆盘的上端面上围绕轴心开设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的底部为圆弧面,且圆弧面的两端与圆盘的上端面连接,每个所述凹槽的槽口两侧均焊接有一个凸块,每个所述凸块的上端面为圆弧面,且圆弧面的两端与圆盘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细杆的宽度比凹槽小10mm,所述粗杆的宽度比凹槽大20mm。
在上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避雷器接地装置中,所述刮片圈使用硅钢材质制成,所述刮片圈与接地棒相抵处为薄片状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便于维护的避雷器接地装置中,所述转动槽的两侧槽壁上焊接有限位块,所述转动槽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铁,所述螺纹轴的底部与限位块相抵,所述螺纹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块永磁铁,所述电磁铁通过导线与外界的交流电相连。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浪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浪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94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医疗上的针剂瓶自动开瓶方法
- 下一篇:照明装置和增强现实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