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华蜂多王群饲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88322.2 | 申请日: | 2020-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2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闫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门县壶瓶山山崖岩壁蜜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长沙湘驰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2 | 代理人: | 罗若愚 |
| 地址: | 4153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华 蜂多王群 饲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中华蜂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华蜂多王群饲养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剪去蜂王部分上颚进行合作拼王拼箱,组成多王群,剪去蜂王部分上颚多王中华蜂群之间会“放弃”争斗,进而演变形成竞争、竞相产子,极易快速形成新王群,在蜜源充足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中华蜂繁群速度、产量以及产糖量,新群的形成后,群内病虫害也极少,也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华蜂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华蜂多王群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蜂养殖目前许多地方虽然克服了传统圆桶养殖模式,改为活框养殖模式,但由于中华蜂生活习性及对环境、气候的要求,显现出产量低效益低的缺陷。另外,繁育新蜂必须要提高蜂王的指数,中华蜂王不同意(西)蜂王,易跑,个性独立,要驯养有一定难度,所以一种高效的创新养殖方法亟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华蜂多王群饲养方法,其具有能有效提高中华蜂繁群速度、产量以及产糖量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中华蜂多王群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上年较为强盛同一蜂王的后代进行合作拼王拼箱;
第二步,剪去拼箱蜂王部分上颚,放回原群中饲养2-3天,待伤口恢复后放入新蜂群中组建多王群;
第三步,选择天气温和、花粉多的季节进行,确保其箱内花粉和蜜水充实;
第四步,拼箱内每增加一个蜂王时,需将新蜂王的原箱配带一个子脾和一个糖脾;
第五步,把新拼箱搬至蜂群角上,便于偏箱放出老蜂群,然后拼群;
第六步,经常检查拼箱情况,经过诱导后,2-3天新蜂王即可恢复产卵。
优选的,所述第二步中,剪去蜂王部分上颚时,先捉住蜂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住蜂王胸背部,使蜂王口器向上,再用锋利斜口指甲钳剪掉蜂王两侧上颚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在伤口涂抹上抗菌素,剪上颚时不能伤及喙和触角。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剪去蜂王部分上颚进行合作拼王拼箱,组成多王群,剪去蜂王部分上颚多王中华蜂群之间会“放弃”争斗,进而演变形成竞争、竞相产子,极易快速形成新王群,在蜜源充足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中华蜂繁群速度、产量以及产糖量,新群的形成后,群内病虫害也极少,也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中华蜂多王群饲养方法,选择上年较为强盛同一蜂王的后代进行合作拼王拼箱;
第二步,剪去拼箱蜂王部分上颚,剪去蜂王部分上颚时,先捉住蜂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住蜂王胸背部,使蜂王口器向上,再用锋利斜口指甲钳剪掉蜂王两侧上颚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在伤口涂抹上抗菌素,剪上颚时不能伤及喙和触角;放回原群中饲养2-3天,待伤口恢复后放入新蜂群中组建多王群,剪颚后,弱化蜂王打斗能力,逼蜂王在群中和谐;
第三步,选择天气温和、花粉多的季节进行,确保其箱内花粉和蜜水充实,全国各地可根据当地气象情况,长江流域一般是在4-6月,或9-10月较为适宜;
第四步,拼箱内每增加一个蜂王时,需将新蜂王的原箱配带一个子脾和一个糖脾;
第五步,把新拼箱搬至蜂群角上,便于偏箱放出老蜂群,然后拼群;
第六步,经常检查拼箱情况,经过诱导后,2-3天新蜂王即可恢复产卵,多蜂王之间会争相繁育后代,相互攀比,形成竞争。幼蜂出后,迅速壮大多王群,发挥其多王强群高产优势。
下面对剪颚的中华蜂多王群与单王群进行比较,详见表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门县壶瓶山山崖岩壁蜜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未经石门县壶瓶山山崖岩壁蜜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8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擦纳米发电机污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多人语音交互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