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工程用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7882.6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2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阳;王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正阳;王建中 |
主分类号: | A01N1/02 | 分类号: | A01N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工程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工程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主体,所述冷却装置主体,包括导热层、排气管道、出液置物平台、过滤网、回液口、电磁三通阀、压力控制阀、压缩机和注入液口,所述注入液口贯穿连接在压缩罐背离冷却装置主体的侧端面一侧,所述压缩机固定安装在压缩罐的底端面,所述压缩机的一端通过压力控制阀与电磁三通阀相连通,所述电磁三通阀的另一端与进液管相连通,所述出液置物平台转动连接在电磁三通阀的上端面,所述出液置物平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导热层,且所述导热层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主体的内壁固定相连,该发明在实现了生物工程中冷却装置温度的高精度均匀控制,并且可以实现温度的快速升降,同时还集成有液氮低温存储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工程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90年代诞生了基于系统论的生物工程,即系统生物工程的概念。
所谓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一门新兴技术。
生物工程是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能源学等各学科的结合,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医药、食品、农林、园艺、化工、冶金、采油、发酵罐新技术和新底物的环保等方面。许多现有的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的工业,依靠基因工程、利用而得以改进,同时还缓解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不久的将来,光生物反应器和生物燃料将会变为实现,像木质素纤维素这类结构复杂但能再生的底物会变成为发酵工业的原料,也很可能会为塑料工业和聚合物工业提供起始成分。可以说,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基础,重组DNA技术和酶固定化技术是生物工程的两个最富有特色和潜力的技术,而发酵工程与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是较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技术。
生物工程在应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冷却装置来控制不同的环境温度,或者需要对生物进行超低温冷藏,但是现有的生物工程用冷却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现有的冷却装置多使用采样风冷散热对培养基或者降温样品进行降温,该方式降温不均匀,容易使得样品表面温度不一,对生物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现有的冷却装置也有采用水冷调节,在采样水冷调节时使用冷凝器直接对液体进行降温,在实际使用时冷凝器降温温度幅值过高,温度波动较大容易超过样品的温度范围,并且该种方式的温度调节精度较低,难以适应高精度的生物实验,同时常规的冷凝器降温方式在面对极端的降温条件时,受压缩机功率体积限制,降温速率往往难以达到需求,降温响应时延较长,并且现有的冷却装置只能在常规温度-40-160℃下进行调整,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往往需要对培养基进行超低温冷藏以降低生物活性,现有的冷藏设备难以支持,往往需要对培养细胞进行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温度变化可能会对细胞活性造成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工程用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正阳;王建中,未经王正阳;王建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7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轨电车的高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