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改性的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87492.9 | 申请日: | 2020-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8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左明明;李贵豪;马驰原;刘格;吴浩宇;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5/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改性 无机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改性的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该无机复合肥包括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硝酸铵、三硬脂酸甘油酯、甲苯和表面改性剂,表面改性剂包括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双(乙酰乙酸乙酯基)二正丁氧基钛酸酯、双(乙酰乙酸乙酯)钛酸二异丙酯。本发明的表面改性无机复合肥具有菌种存活率高、成本较低的特点,其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便,可控性高的特点,同时产品转化率高、副产物少,能够广泛运用于实际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改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无机复合肥表面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复合肥广泛用于各种经济作物,其中所含的固氮菌和根瘤菌可将空气中氮素转化为氮类物质为作物吸收利用,减少化学氮素的施用量,从而降低农产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及品质;微生物复合肥中所含的磷细菌和钾细菌可将土壤和无机肥中难溶性的磷、钾化合物转化为速效磷、速效钾,有效提高植物吸收利用率,减少磷、钾化学肥料用量。
微生物复合肥中活性微生物菌种的数量是肥效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任何一种微生物复合肥都必须含有足够多、有活性的特定微生物,这些特定微生物的数量和纯度直接关系到微生物复合肥的应用效果,是衡量微生物复合肥质量的重要标志。当微生物复合肥中特定微生物的数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肥效就会降低甚至失效。微生物复合肥中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硝酸钾、硝酸铵等无机化合物为固氮菌、根瘤菌、磷细菌、钾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种的主要载体。然而,未经表面改性的无机化合物会对菌种造成巨大的杀伤。在工业中常采用氢氧化镁、葡萄糖酸钠、氨基三乙酸等螯合剂来螯合改性无机复合肥,从而降低无机复合肥对菌种的杀伤率。但活菌数在螯合后的无机复合肥中成活率仍很低。近年来,如何有效提高微生物复合肥中的菌种存活率仍是该行业领域研究的难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幅提高有益微生物菌种存活率的表面改性无机复合肥;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无机复合肥表面改性的方法,该方法反应过程简单可控。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表面改性的无机复合肥,包括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硝酸铵、三硬脂酸甘油酯、甲苯和表面改性剂制成,其中,表面改性剂包括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双(乙酰乙酸乙酯基)二正丁氧基钛酸酯、双(乙酰乙酸乙酯)钛酸二异丙酯。上述表面改性剂和无机复合肥(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硝酸铵)表面的结合水、结晶水、化学吸附水或物理吸附水等自由质子形成化学键,使其表面覆盖一层分子膜,从而根本改变无机复合肥表面性质。
各物料的重量份为:尿素6-8份、磷酸一铵5-7份、氯化钾5-6份、硝酸铵2-4份、三硬脂酸甘油酯0.5-1份、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0.5-1.5份、双(乙酰乙酸乙酯基)二正丁氧基钛酸酯1-2份、双(乙酰乙酸乙酯)钛酸二异丙酯0.5-1份、甲苯69.5-79.5份。
本发明所述的表面改性无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硝酸铵、甲苯、三硬脂酸甘油酯加入反应装置中反应;
(2)在反应装置中加入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双(乙酰乙酸乙酯基)二正丁氧基钛酸酯和双(乙酰乙酸乙酯)钛酸二异丙酯,同时将反应装置升温加热并继续反应;
(3)反应装置停止反应自然冷却至室温,卸料。
优选地,反应方式为搅拌反应,通过搅拌将各物料充分接触,使其充分反应。
优选地,反应装置为反应釜,反应在反应釜中进行,更加便于控温和搅拌。
优选地,步骤(1)中的搅拌反应时间为15-30min。
优选地,步骤(2)中将反应装置升温至60-80℃,搅拌反应时间为2-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7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