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的精神疲劳临界点标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6246.1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6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驰;李莹;丛丰裕;高寒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369 | 分类号: | A61B5/369;A61B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组织 临界 精神 疲劳 临界点 标定 方法 | ||
1.一种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的精神疲劳临界点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依据国际标准10-20脑电电极定位系统,采集长时间特种作业过程中的脑电波信号,同时采集操作行为数据,并对脑电波信号进行数据预处理;
步骤二,利用滑动时间窗构建动态功能脑网络,并对其进行统计特性分析;
动态功能脑网络分析包括:
计算滑动时间窗内各通道脑电数据间的相关程度,得到邻接矩阵;
以脑电电极为节点,以邻接矩阵元素为边,建立权值脑网络;
计算使权值脑网络成为连通图的最大阈值,对邻接矩阵进行二值化处理,建立二值化脑网络;
对二值化脑网络进行统计特性分析,提取集聚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和全局效率统计特征量;
步骤三,在动态功能脑网络上进行精神疲劳的雪崩动力学推演,利用添加粒子和粒子倒塌过程构建自组织临界模型,判断脑网络是否具有自组织临界性,检测精神疲劳的临界状态;
基于自组织临界模型的精神疲劳临界状态检测包括:
整合集聚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和全局效率,计算动态功能脑网络的疲劳综合指标,得到脑网络的动态特性;所述疲劳综合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FI=(L-C)/Eglobal
式中,FI为综合疲劳指标,L为特征路径长度,C为集聚系数,Eglobal为全局效率,其中FI数值越大,表明驾驶员越疲劳,警觉性维持能力越差;反之,FI数值越小,精神状态越好,警觉性维持能力越强;
根据度分布,在脑网络节点上添加粒子,添加粒子后节点高度加1;
设置每个节点倒塌的高度阈值与节点的度相同,进行倒塌判断;
以倒塌后所有节点稳定记为一次雪崩,进行雪崩动力学推演;
根据自组织临界性的雪崩行为具有“幂律”分布,检测脑网络是否具有自组织临界性;
利用雪崩行为的“幂律”分布规律,对自组织临界点进行标定;
步骤四,结合特种作业操作行为数据,对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的精神疲劳临界点标定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疲劳临界点标定的有效性检验通过行为数据特征提取实现,判断临界点附近是否出现行为数据特征异常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神疲劳临界点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行为数据特征提取,分析算法包括:
基于Z-score进行行为数据标准化处理;
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行为数据融合;
计算行为数据的均值、标准差和样本熵,作为其特征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624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