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预制板和斜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4294.7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4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何亮;朱卫东;章燕;张晓峰;姜杰;周健;周伟东;章磊;洪峰;张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46 |
代理公司: | 常州西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2 | 代理人: | 武政 |
地址: | 213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预制板 基坑 围护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预制板和斜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板(2)、三轴水泥土搅拌桩(4)、冠梁(5)、钢斜撑(6)、连接板(9),所述预制板(2)插入三轴水泥土搅拌桩(4)中,所述的冠梁(5)现浇锚固在预制板(2)上,所述连接板(9)现浇锚固在相邻两块预制板(2)之间,所述基坑的底部设置地下室底板(7),所述基坑的顶部设置地下室顶板(8),所述钢斜撑(6)在基坑内倾斜设置,其上端与预制板(2)固定连接,其下端与地下室底板(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9)上设置有侧边凹槽(10)和中部凹槽(12),所述侧边凹槽(10)对称设置在预制板(2)截面短边沿长边的方向,所述中部凹槽(12)设置在预制板(2)对应地下室底板(7)的位置,所述地下室底板(7)延伸并连接至中部凹槽(12)内,所述连接板(9)固定连接至侧边凹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板和斜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2)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朝向基坑的侧边预留螺栓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板和斜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2)的长度为基坑深度的2倍,预制板(2)顶部伸出有顶部带肋钢筋(3),所述顶部带肋钢筋(3)嵌入冠梁(5)中,所述侧边凹槽(10)的内侧向外均伸出有侧边带肋钢筋(13),侧边凹槽(10)的宽度为预制板宽度的1/2,所述中部凹槽(12)的内侧向外伸出有中部带肋钢筋(14),中部凹槽(12)的宽度与地下室底板(7)的宽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板和斜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带肋钢筋(3)的长度为0.3m,间距为0.5m,所述侧边凹槽(10)和中部凹槽(12)的深度均为0.2m,侧边带肋钢筋(13)和中部带肋钢筋(14)的长度均为0.1m,间距均为0.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板和斜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轴水泥土搅拌桩(4)的宽度为预制板(2)宽度的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板和斜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5)设置于预制板(2)的顶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冠梁(5)的高度为0.5m,宽度超过预制板(2)宽度的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板和斜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斜撑(6)为支撑预制板,其截面为圆形,直径为0.3~0.6m,间距2~4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预制板和斜撑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9)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用于连接相邻两块预制板(2),所述连接板(9)上设置有受力钢筋,通过钢筋套筒将连接板(9)的受力钢筋与侧边带肋钢筋(13)进行机械连接。
9.一种基于预制板和斜撑的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开挖地下室外墙的沟槽,先施工两段三轴水泥土搅拌桩(4),然后在桩体初凝前,将一块预制板(2)依靠其自重插入桩体内,循环反复,直至完成所有的三轴水泥土搅拌桩(4)和预制板(2)的施工;
步骤2:在所有的预制板(2)的顶部一次现浇混凝土冠梁(5),锚入顶部带肋钢筋(3);待冠梁(5)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从中部向四周开挖地下室基坑,直至坑内中部土体(1)达到设计标高并仅剩余四周斜坡;在基坑底部现浇地下室底板(7),板边缘预留螺栓孔(11);待地下室底板(7)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在斜坡上将钢斜撑(6)固定安装在预制板(2)和地下室底板(7)上;
步骤3:挖除钢斜撑(6)下方剩余的坑内土体(1)和相邻预制板(2)间的水泥土,将地下室底板(7)的受力钢筋和中部带肋钢筋(14)通过套筒连接在一起,继续浇筑地下室底板(7),将其延长至预制板(2)侧边凹槽(10)内;
步骤4:将连接板(9)的受力钢筋和侧边带肋钢筋(13)通过套筒连接在一起,随后由下而上浇筑所有预制板(2)间的连接板(9),最后浇筑地下室顶板(8);
步骤5:待地下室顶板(8)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钢斜撑(6),完成地下室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429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