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高效吸收还原硒的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3894.1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3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敬韬;黄绍勇;刘永平;雷刚;张剑;肖瑞伟;彭修财;阙旺东;吴优;沈铭鑫;李游;吴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9/02 | 分类号: | C01B19/02;B01D53/50;B01D53/64;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33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阳极泥 硫酸 焙烧 高效 吸收 还原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高效吸收还原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S1)将硫酸加入铜阳极泥中充分搅拌均匀后得到浆化料;
S2)将S1)得到的浆化料在负压下进行四段焙烧,得到脱硒渣和含硒焙烧烟气,脱硒渣送往后续工序用于提取贵金属;
S3)配置初始吸收液,以雾状形态喷入反应釜内,再将含硒焙烧烟气导入,得到吸收后液,过滤吸收后液得到粗硒和上清液,尾气用NaOH吸收后达标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S4)调节上清液的酸度、温度和电位后,返回步骤S3)中进行重复循环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硫酸的浓度为98%;按质量比0.5-0.7:1加入至铜阳极泥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S2)中,焙烧采用回转窑,所述负压值为-600~-1000Pa,阳极泥处理量在0-180KG/h。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四段焙烧的具体工艺为:一段温度350℃~580℃,二段温度500℃~600℃,三段和四段温度600℃~70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吸收液的流量与含硒焙烧烟气的流量比为2~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吸收液为盐酸羟胺和/或硫脲与硫酸的混合溶液,溶液酸度为350g/l~450g/l,吸收温度为65℃~80℃,还原电位为530mv~650mv。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方法所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焙烧单元,用于对物料进行多段还原焙烧,并焙烧产生含硒焙烧烟气送入反应釜内;
一喷淋单元,用于将吸收液以雾状形式均匀喷洒在所述反应釜内,与导入的含硒焙烧烟气充分接触;
一净化单元,用于对汇集的吸收后液进行净化处理,并回收粗硒和处理尾气;
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回收过程中烟气的流量、反应温度和电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烧单元包括回转窑,一段温度计,二段温度计,三段温度计,四段温度计,压力计、烟气导气管和烟气流量计;
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喷淋液储槽、喷淋泵、喷淋管道和雾化喷嘴;
所述净化单元包括反应釜、沉降釜、压滤泵和板框过滤器;
所述包括控制单元包括:烟气流量计、喷淋液流量计、PH计、喷淋液温度计、电位计和喷淋液温度控制器;
其中,所述喷淋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喷淋泵与所述喷淋液储槽连接,所述喷淋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雾化喷嘴连接;
所述雾化喷嘴设置在所述反应釜的内部顶端,所述反应釜通过管路与所述沉降釜连接,所述沉降釜通过压滤泵与所述板框过滤器连接;
所述烟气导气管一端伸入到所述反应釜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回转窑的排烟口连接,所述回转窑的内部依次设有一段温度计,二段温度计,三段温度计和四段温度计,所述烟气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烟气导气管上;
所述PH计、喷淋液温度计、电位计和喷淋液温度控制器均安装在所述喷淋液储槽,所述的PH计、电位计与喷淋液储槽上的补液阀和排液阀连接,调节喷淋液成分,所述的温度计与喷淋液温度控制器连接,控制喷淋液温度;
所述的板框式过滤器的出液口与喷淋液储槽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尾气排出单元,所述尾气排出单元包括尾气雾式喷嘴、尾气排出管和风机;
其中,所述尾气雾式喷嘴设在所述尾气排出管的入口处,并与所述喷淋管道连接,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尾气排出管的出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389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