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施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3085.0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7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谷澤好人;弓達昌樹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A01G7/02;C01B32/5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融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施用 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施用设备,其能够通过优化配置而提高构成该设备的机器的性能。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施用设备,其回收燃烧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并向农用棚室内供给回收的二氧化碳。该二氧化碳施用设备具有:净化罐,净化罐构造成储存液体并且供燃烧废气从液体中通过;吸附罐,吸附罐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吸附燃烧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吸附材料;以及动力单元,动力单元包含鼓风机,鼓风机构造成向吸附罐供给已从液体中通过的燃烧废气。净化罐与动力单元彼此分开配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二氧化碳施用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园艺植物的收率和品质,已知有向农用棚室内施用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施用设备。另一方面,在农用棚室中,设置有用于防止夜间的气温降低的加温机。加温机通过燃烧重油或煤油而向农用棚室供给暖风。
其中,已经设计出一种二氧化碳施用设备,该设备回收并储存由加温机产生的燃烧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在任意的时间向农用棚室内供给二氧化碳(参照日本特开2019-41639号公报)。
在该二氧化碳施用设备中,使燃烧废气从净化罐内的液体中通过,从而对燃烧废气加以冷却以及净化,然后,由鼓风机向配置有吸附材料的吸附罐输送燃烧废气,从而对二氧化碳进行吸附。
吸附于吸附材料的二氧化碳例如在白天从吸附材料解吸并施用到农用棚室内。
发明内容
在上述二氧化碳施用设备中,例如能够将净化罐与鼓风机配置在一个壳体内而构成一个单元,由此使二氧化碳施用设备的设置简单化。
然而,构成二氧化碳施用设备的每个机器各自适合的配置场所和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如果将各种机器安装在一个单元中,有时会造成一部分的机器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或者有时会需要用于确保机器性能的附加设备。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优选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施用设备,其能够通过优化配置而提高构成该设备的机器的性能。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一种二氧化碳施用设备,其回收燃烧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并向农用棚室内供给回收的二氧化碳。该二氧化碳施用设备具有:净化罐,净化罐构造成储存液体并且供燃烧废气从液体中通过;吸附罐,吸附罐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吸附燃烧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吸附材料;以及动力单元,动力单元包含鼓风机,鼓风机构造成向吸附罐供给已从液体中通过的燃烧废气。净化罐与动力单元彼此分开配置。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将净化罐与动力单元分开而能够使净化罐与鼓风机分开配置。因此,无论净化罐处于何处,均能够将鼓风机与吸附罐共同配置在农用棚室的内部。
通过以上述方式将鼓风机配置在农用棚室的内部,而能够抑制已被鼓风机加温的燃烧废气受到外部空气的冷却而造成温度降低的情况。其结果为,由于向吸附罐供给湿度得到抑制的燃烧废气,从而使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以及解吸能力得以提高。并且能够抑制吸附罐内生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净化罐可以配置在农用棚室的外部。动力单元以及吸附罐可以配置在农用棚室的内部。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农用棚室的外部对燃烧废气加以冷却以及净化,并且能够通过抑制燃烧废气的湿度来实现吸附材料能力的提高。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二氧化碳施用设备还可以具有控制动力单元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以配置在动力单元的外部。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将作为热源的鼓风机与控制单元分开配置,从而能够提高控制单元的可靠性。而且,无需设置用于冷却控制单元的设备。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种二氧化碳施用设备,其回收燃烧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并向农用棚室内供给回收的二氧化碳。该二氧化碳施用设备具有:净化罐,净化罐构造成储存液体并且供燃烧废气从液体中通过;吸附罐,吸附罐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吸附燃烧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吸附材料;动力单元,动力单元包含鼓风机,鼓风机构造成向吸附罐供给已从液体中通过的燃烧废气;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动力单元,并且,控制单元配置在动力单元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叶产业株式会社,未经双叶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3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