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java的跨平台可扩展的RPC框架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2542.4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5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视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4 | 分类号: | G06F9/54;G06F9/50;G06F1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钱文斌 |
地址: | 20033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java 平台 扩展 rpc 框架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java的跨平台可扩展的RPC框架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java开发服务端,定义代理接口类和实体类,Controller类继承所述代理接口类并实现,启动RPC Server即完成RPC服务发布;开发客户端,通过启动RPC Client对接所述服务端,调用RPC方法和本地方法一致;所述RPC Server采用Netty作为通信框架,启动TCP服务,同时加载注册的RPC接口类及RPC实现类,将所述RPC Server注册到服务发现中心;RPC Client采用Netty作为通信框架,加载注册的RPC代理接口类,并连接所述服务发现中心,获取订阅的服务列表,进行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多应用之间互联的根本问题,从而为构建分布式服务调用网络的目标实现框架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java的跨平台可扩展的RPC框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一个互联网应用来说,随着功能模块的不断增多,系统逐渐庞大,势必会逐步拆分成多个应用,而每个应用之间会有关联关系,涉及到互相调用,而单个应用考虑到防止单点,又会部署多套,从而这种多对多的关联调用,会形成一个复杂的分布式服务调用网络。随着调用环节的增多,多个服务之间的互联机制,也愈发成为重要的平台建设基础环节之一。同时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案,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
目前,针对主要是java之间进行互联,兼顾跨平台互联的场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1)单一系统问题:随着功能模块增多,系统愈发庞大,单一系统中即便调整一个小功能,就要重新测试发布整个系统,不利于系统的稳定,也增加了运维难度。(2)分布式问题:系统拆分后,多系统之前的互联势必会形成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网络,若没有合适的分布式处理策略,则会导致分布式网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雪崩效应。(3)性能问题:系统拆分后,多系统之前的互联势必会形成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网络,各系统之间的调用从本地调用调整为远程调用,如果不能提供高性能的远程调用,那么势必会降低平台的整体负载。(4)调用跨平台问题:RPCServer发布后,可能调用的客户端是异构语言,此时需能够提供服务。(5)易用性问题:为了满足跨平台,一些常用的方案会要求使用结构化描述语言来定义接口和类,或者会加入繁复的配置。这些都增加了开发复杂度。(6)测试问题:客户端开发中,经常会有测试需求,如果此时RPCServer不在线,则无法进行测试。
采用httpjson互联时虽然其可实现跨平台调用,但一方面httpjson采用的是http协议,性能方面有所欠缺。另一方面,调用起来繁琐,无法开箱即用。采用javarmi互联时,虽然java之间调用方便,性能良好,但实现分布式困难,无法跨平台调用。采用webservice互联时,虽然可跨平台调用,但效率低下。采用thrift互联时,虽然可跨平台调用,但需要用特定的结构化描述语言来定义接口和实体,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java的跨平台可扩展的RPC框架设计方法,能够解决多应用之间互联的根本问题,从而为构建分布式服务调用网络的目标实现框架基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java的跨平台可扩展的RPC框架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java开发服务端,定义代理接口类和实体类,Controller类继承所述代理接口类并实现,启动RPCServer即完成RPC服务发布;
(2)开发客户端,通过启动RPCClient对接所述服务端,调用RPC方法和本地方法一致;
(3)所述RPCServer采用Netty作为通信框架,启动TCP服务,同时加载注册的RPC接口类及RPC实现类,将所述RPCServer注册到服务发现中心;
(4)所述RPCClient采用Netty作为通信框架,加载注册的RPC代理接口类,并连接所述服务发现中心,获取订阅的服务列表,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视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视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25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轨迹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带电刀电极的医用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