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束除尘除雾用汇流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1470.1 | 申请日: | 2020-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3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卫军;赵鹏飞;贾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高原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B01D45/14;B01D4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束 除尘 汇流 导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束除尘除雾用汇流导流装置,该汇流导流装置安装在管束筒体的内壁上,包括汇流环、导流环和增速器,所述汇流导流装置为两端开口、中间缩径、内壁光滑的中空筒体,所述增速器为高度为10~100mm的增速环,位于所述汇流环和所述导流环中间,所述增速器与所述汇流环和所述导流环之间连接部位,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本发明可更好发挥汇流导流装置对离心气流的整形作用,避免了液膜厚度过大、气流的二次夹带的问题,有利于液体分离,提高除尘除雾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过程中管束除尘除雾用汇流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管束除尘除雾器是湿法脱硫系统中的关键设备,通常由多个管束除雾筒连接而成,除雾筒包括多级旋流器和汇流导流装置,脱硫烟气经过旋流器时产生离心运动,汇流导流装置能加速气流流速、控制气流分布状态,两者协同耦合能够实现气液分离、烟气除尘除雾。
现有的汇流导流装置通常为对称设计的贯通的双漏斗状结构(见图1),上下漏斗等体积设计。使用时,下部为汇流环,上部为导流环,导流环与汇流环的端面直接接触、中间连接部位直径最小而形成增速器,高速气流通过时,会出现汇流环难以控制液膜厚度、导流环出现捕获液滴被二次夹带的问题,从而影响到除尘除雾器的效果。
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使用除雾器对保证湿法洗涤烟气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管束除尘除雾用汇流导流装置,满足烟气脱硫除尘除雾实现超低排放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束除尘除雾用汇流导流装置,该汇流导流装置安装在管束筒体的内壁上,包括汇流环、导流环和增速器;
所述汇流导流装置为两端开口、中间缩径、内壁光滑的中空筒体;
所述增速器为高度为10~100mm的增速环,位于所述汇流环和所述导流环中间,所述增速器与所述汇流环和所述导流环之间连接部位,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增速环为圆筒结构,所述增速环出口端开口直径等于其入口端开口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增速环为文丘里型筒体结构,所述增速环出口端开口直径小于其入口端开口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汇流环和导流环相对于所述增速环为对称漏斗状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汇流环和导流环相对于所述增速环为不对称漏斗状结构,所述汇流环高度大于所述导流环高度,和/或,所述汇流环入口端开口直径大于所述导流环出口端开口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导流环的入口端开口直径为所述汇流环入口端开口直径的50%~70%,优选为6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导流环沿出口端到进口端的内壁上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深度为1~4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导流槽为横截面为圆弧形的条形槽或与气流旋流方向一致的螺旋形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导流环的内壁上等间隔均匀分布3~8条所述导流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导流槽从所述导流环出口端沿所述汇流导流装置的内壁向下穿过所述增速环延申至所述汇流环入口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汇流导流装置安装在所述管束筒体的旋流器上方,优选直接与所述旋流器端面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高原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高原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1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装潢用边角除尘设备
- 下一篇:一种罗汉果卧螺离心渣的综合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