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温裂解酶Sly和编码此酶的多核苷酸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780549.2 申请日: 2020-08-06
公开(公告)号: CN111876400B 公开(公告)日: 2022-05-24
发明(设计)人: 林连兵;张瑶;陆瑶;张棋麟;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12N9/50 分类号: C12N9/50;C12N15/57
代理公司: 昆明同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代理人: 苏芸芸
地址: 650093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常温 裂解 sly 编码 多核苷酸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常温裂解酶和编码这种酶的多核苷酸,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该裂解酶能够抑制部分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生长,其在20℃~50℃范围内具有催化活性,在30℃~45℃之间催化活性较高,其核苷酸序列可用于构建生产此裂解酶的基因工程菌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常温裂解酶Sly以及编码此酶的核苷酸序列。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引起了细菌多重耐药性、药物残留、食品安全、环境菌群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及动物的健康。人们迫切需要研究新型的抗菌试剂,而细菌的天敌噬菌体给人们抵抗细菌入侵提供了新的思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用噬菌体裂解酶治疗细菌感染。

噬菌体裂解酶(以下简称裂解酶)是噬菌体浸染宿主末期表达的一类肽聚糖水解酶,可以快速的降解宿主菌细胞壁上的肽聚糖,使感染的细菌裂解并且释放出子代噬菌体颗粒。根据作用于肽聚糖共价键位点的不同,可将噬菌体裂解酶分为葡糖苷酶、酰胺酶、内肽酶和转糖基酶。此外,裂解酶具有典型的模块化结构,包括N端催化域结构(CatalyticDomain,CD)和C端细胞壁结合域结构(Cell-wall binding domain,CBD)。催化域结构具有催化活性,能够特异地切断细菌细胞壁上肽聚糖的化学键;结合域结构可以与宿主细菌细胞壁上的特异性底物结合,介导催化域结构与作用靶点的有效结合与切割。此外,据Rehman推算地球上大概有1032个噬菌体存在,这个数据大概是细菌数量的10倍。可以说,凡是有细菌分布的地方,就会有噬菌体存在。因此,裂解酶作为来源广泛的抗生素替代物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的目光。

相关研究表明,裂解酶有许多优势。首先,裂解酶的特异性相较于抗生素更好,相较于噬菌体,裂解谱又扩大了。研究发现,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菌株可以被裂解酶杀死,同时对人体的正常菌群没有影响,而抗生素在杀死病原菌的同时,也损伤了部分正常菌群。其次,裂解酶的作用高效迅速,裂解酶在体外与细菌接触的瞬间迅速破裂细菌细胞,可使细菌浊度迅速下降。Schuch等将2个单位(2μg)的炭疽芽胞杆菌γ噬菌体裂解酶PlyG加入1.0×104耐链霉素的蜡样芽孢杆菌RSVF1中,10s内就能使细菌裂解。最后,无论是裂解酶之间或裂解酶与抗生素之间,都具有协同效应。Jado等发现低浓度Dp-1和低浓度Cpl-1共同使用时,可以使小鼠全部存活,而Dp-1或Cpl-1单独使用时,因严重的菌血症小鼠全部死亡。Djurkovic等发现将裂解酶Cpl-1与庆大霉素联用,可降低青霉素对肺炎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当Cpl-1与青霉素联用时,亦可以协同杀死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

广泛的研究表明,裂解酶具有高效性、高稳定性、潜在广泛杀菌性和安全性,能特异性的杀灭细菌而且不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裂解酶在抗菌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常温裂解酶Sly,该裂解酶能够抑制部分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生长,其在20℃~50℃范围内具有催化活性,其来源于噬菌体SP26。该常温裂解酶Sly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具有与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至少90%的相同性的多肽、类似物或衍生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编码常温裂解酶Sly的多核苷酸,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2所示,或其互补序列,或具有与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至少80%相同性的多核苷酸及其互补序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裂解酶在20℃~50℃范围内具有催化活性,在37℃催化活性最高,pH值在6~10之间酶活较高,Mg2+、Na+、K+这三种离子对酶有激活作用,本发明常温裂解酶能高效裂解细菌,使其有望取代传统的抗生素治疗,也可作为抑菌剂用于环境的杀菌;其核苷酸序列可用于构建生产此裂解酶的基因工程菌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05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