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馈型柔性消弧装置网侧电流控制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79322.6 | 申请日: | 202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2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蒋顺平;丁勇;石祥建;陶征;刘为群;石勇;姜淼;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9/08 | 分类号: | H02H9/08;H02J3/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谢清萍;武玉琴 |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能馈型 柔性 装置 电流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用于能馈型柔性消弧装置网侧电流控制的方法,所述柔性消弧装置包含三相PWM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前级三相网侧电流进行分量提取,得到基波正序分量和多个谐波分量,所述多个谐波分量包括基波负序分量、多个谐波正序分量和多个谐波负序分量;
在dq轴坐标系下,利用所述基波正序分量进行网侧电流内环控制;
分别对所述多个谐波分量进行取反,并利用取反结果分别进行PI控制;
将所述多个谐波分量的PI控制输出分别转换为dq轴坐标指令;
将所述多个谐波分量的dq轴坐标指令和所述网侧电流内环控制输出进行叠加,以生成最终调制波,进行PWM调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前级三相网侧电流进行分量提取,包括正序分量提取和负序分量提取;
所述正序分量提取表达式为:
所述负序分量提取表达式为:
其中,i为谐波次数,i=1或3;i=1,进行基波正序分量和基波负序分量提取;i=3,进行三次谐波正序分量和三次谐波负序分量提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基波正序分量进行网侧电流内环控制,包括:
利用所述基波正序分量进行内环PI控制;
对所述基波正序分量进行交叉解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谐波分量的正序分量由下式转换为dq轴坐标指令:
所述多个谐波分量的负序分量由下式转换为dq轴坐标指令:
其中,i为谐波次数,i=1或3;i=1,将基波负序分量转换为dq轴坐标指令;i=3,将三次谐波正序分量和三次谐波负序分量转换为dq轴坐标指令。
5.一种用于能馈型柔性消弧装置网侧电流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量提取单元,包括基波正序分量提取子单元、基波负序分量提取子单元、三次谐波正序分量提取子单元和三次谐波负序分量提取子单元;
网侧电流内环控制单元,与所述基波正序分量提取子单元相连,配置为在dq轴坐标系下,利用基波正序分量进行网侧电流内环控制和交叉解耦,所述网侧电流内环控制单元包括第一PI控制器和交叉解耦子单元;
负向闭环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基波负序分量提取子单元、所述三次谐波正序分量提取子单元和所述三次谐波负序分量提取子单元相连,所述负向闭环控制单元包括取反子单元和第二PI控制器,所述负向闭环控制单元配置为分别对多个谐波分量进行取反,并利用取反结果分别进行PI控制;
坐标归一转换单元,包括基波负序分量坐标归一转换子单元、三次谐波正序分量坐标归一转换子单元和三次谐波负序分量坐标归一转换子单元;所述基波负序分量坐标归一转换子单元、所述三次谐波正序分量坐标归一转换子单元和所述三次谐波负序分量坐标归一转换子单元分别与对应谐波的所述负向闭环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坐标归一转换单元配置为将多个谐波分量的PI控制输出分别转换为dq轴坐标指令;
叠加单元,与所述坐标归一转换单元和所述网侧电流内环控制单元相连,配置为将多个谐波分量的dq轴坐标指令分别和所述网侧电流内环控制单元的第一PI控制器的输出、交叉解耦输出进行叠加,生成dq轴坐标的最终参考指令;
调制单元PWM,与叠加单元相连,将所述最终参考指令转化为三相PWM整流器三相上下桥臂的开关控制信号,所述三相PWM整流器包括三相功率变换单元和三相滤波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反子单元配置为分别对所述基波负序分量提取子单元、所述三次谐波正序分量提取子单元和所述三次谐波负序分量提取子单元输出取反并输出取反结果;
所述第二PI控制器配置为对所述取反结果分别进行PI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93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解淀粉芽孢杆菌TL106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Y型管锻件制造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