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结构和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7918.2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邓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泰格斯通新型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李景辉 |
地址: | 44311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筋土 挡土墙 混凝土 面板 结构 模块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结构和模块。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模块包括:块状本体(10);填充孔(101),设置在块状本体中;中间肋(106),连接在前端面板(105)和后端面板(107)之间,并且所述中间肋位于填充孔(101)的外侧;用于插入锚固棒(2)的对位孔(103),设置在块状本体上,并且对位孔位(103)于所述填充孔(101)的外侧或前侧);与所述对位孔配合的调整孔(104),为贯通的直孔,设置在前端面板(105)上并且位于所述对位孔(103)的左右两侧或前侧,所述调整孔(104)的面积大于所述对位孔(103)面积。所述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结构为直线形、圆弧形或折线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结构和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模块。
背景技术
面板加筋土挡土墙是由底部混凝土面板基础、回填料、土工格栅和混凝土墙面板、顶部面板压顶五部分组成的复合结构。
现有的加筋土挡土墙,如中国专利2016100758456,通过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模块上下堆叠形成,用锚固棒将上层的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模块和下层的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模块连接在一起,然后在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模块中的预留孔中填充碎石。在实际施工中,如果加筋土挡土墙要做成垂直地面或接近垂直地面的角度,现有的加筋土挡土墙存在上层模块安装位置向下层模块前端面层移动形成倒坡或与上下层形成台阶小于模块前端至后端轴线前后对位孔圆心中心距。
如图1,图2所示,锚固棒2连接在上下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模块1’之间,合格的加筋土挡土墙应该是图1和图2的情况,即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模块1’堆叠起来后,上层的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模块1’(上层模块)应位于下层的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模块1’(下层模块)的右上方(如图1)或正上方(如图2),多个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模块形成的整个加筋土挡土墙的角度为与水平线或x轴呈锐角(如图1)或90角(如图2),或者说,整个加筋土挡土墙应该位于y轴(水平线的垂线)的第一象限。
但在实际施工中,即使开始上下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模块1’都做成与水平线或x轴呈锐角或90角,但是,由于土层或碎石3的作用或施工过程中人工推动,土层或碎石3总有推动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模块1’向外倾斜的趋势或作用力,并且土层或碎石3的作用力比较大,最终导致上层模块安装位置向下层模块前端面层移动形成倒坡(即上层模块位于下层模块的左上方),如图3所示,整个加筋土挡土墙的角度为与水平线或x轴呈钝角,大于90度,例如为93度,这样的角度,会使上层的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模块的边缘“悬空”,整体加筋土挡土墙有支撑不稳,容易倒塌的安全隐患,施工无法验收。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加筋土挡土墙易形成倒坡或形成坡率陡于设计值造成安全或无法验收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结构和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模块,以解决加筋土挡土墙易形成倒坡或形成坡率陡于设计值造成安全或无法验收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模块(简称面板模块或模块),所述加筋土挡土墙混凝土面板模块包括:
块状本体10;
用于填充土石的填充孔101,设置在块状本体中;所述填充孔沿块状本体的前后方向,将块状本体分成前端面板105和后端面板107;
中间肋106,连接在前端面板105和后端面板107之间,并且所述中间肋位于填充孔101的外侧;
用于插入锚固棒2的对位孔103,设置在块状本体10上,并且所述对位孔位103位于所述填充孔101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泰格斯通新型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宜昌泰格斯通新型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79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