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灸管针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76576.2 | 申请日: | 202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4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增力;赵彦波;岳卫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增力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L2/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雒盛林 |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 ||
本发明涉及针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灸管针。其包括针灸管套和连接在针灸管套底端的消毒装置,针灸管套内部顶端开设有连接口,连接口内部与紧固外壳铰接配合,紧固外壳内部固定连接与紧固装置,紧固装置后端固定有弹簧,弹簧与紧固外壳内部侧壁焊合连接,消毒装置内部开设有连接槽,针灸管套底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圈,连接槽内部设有第二螺纹圈,第一螺纹圈与第二螺纹圈螺纹连接,连接槽内部设有医用消毒液,该针灸管针中通过设置的消毒装置,能将插入针灸管套中的针杆针头进行保护和消毒,避免在针灸针未使用时遭到污染,通过设置的紧固装置,便于对插入针灸管套中的针灸针进行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灸管针。
背景技术
针灸针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器械,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中药逐步走向世界,针灸针的用量也急剧加大,为了更好地使针灸针对准穴位,现在的针灸针均置于一进针管内,即所谓的管针或套管针,使用时先将进针管对准穴位,然后再将针灸针扎入,既能使针灸针准确地扎入穴位,又能确保针灸针不被外界污染;
目前,市场上的管针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将针灸针置入进针管内,针柄的一部分伸出进针管上端,再用插片插入进针管上端将针柄卡紧,使用时再拔去插片,这种管针,插片的装配麻烦,使用后需要单独处理废弃物,如卡得太松,还未使用针或压杆已掉出管内,而且插片容易在包装运输过程中脱落;第二种是在进针管下端再套设一管帽,针灸针被夹持在管帽内,使用时拨去管帽即可松开针灸针,使针灸针扎入穴位内,这种管针的缺点是针尖容易被污染或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管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灸管针,包括针灸管套和连接在针灸管套底端的消毒装置,所述针灸管套内部至少包括:
针灸针,所述针灸针底端设有针杆;
紧固外壳,所述针灸管套内部顶端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内部与所述紧固外壳铰接配合,所述紧固外壳内部固定连接与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后端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紧固外壳内部侧壁焊合连接,所述紧固装置前端设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针灸针卡接配合,所述针灸管套底部一侧设有第一磁边,所述紧固外壳前侧表面固定有第二磁边,所述第一磁边与所述第二磁边磁性连接;
所述消毒装置内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针灸管套底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表面设有第一螺纹圈,所述针杆的底端贯穿所述连接头与延伸至所述连接槽内部,所述连接槽内部设有第二螺纹圈,所述第一螺纹圈与所述第二螺纹圈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槽内部设有医用消毒液。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贴合面前侧表面设有若干个凸点,所述紧固装置顶端为圆弧形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三个。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灸管套内部底端位于所述连接头的上方设有斜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灸管套外表面设有挡边,所述挡边数量为两个。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槽内部圆心处固定有插柱,所述连接槽内部设有消毒棉,所述消毒棉与所述插柱套接配合,所述针杆底端的针尖插入所述消毒棉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柱顶端设有球形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紧固外壳后侧顶端设有拨动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动块上方固定连接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为椭圆形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灸针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增力,未经陈增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6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