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土体中接收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76251.4 | 申请日: | 202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土体中 接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土体中接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盾构接收井,所述盾构接收井的围护结构内部布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于盾构机进入盾构接收井位置的竖向空间留出吊出通道;盾构机沿隧道线路掘进,破除洞门处的围护结构后继续拼装管片,推进进入所述盾构接收井;停机后,对洞门处以及后部隧道范围的管片进行注浆;封闭洞门与管片的缝隙后,对施工盾构接收井的土体进行开挖;露出盾构机后,将盾构机经所述吊出通道吊出。该方法可效避免盾构到达不能出洞的情况,避免盾构机的窝工,提高经济效率,无需施工端头加固,减少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盾构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盾构土体中接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常用的盾构接收方式通常是在竖井或地铁车站等主体结构全部完成或部分完成后进行。盾构的工期与车站或竖井的工期需衔接比较紧密,若盾构施工较快,主体还未完成,存在盾构机窝工的情况,严重影响效率。而且,一些软弱地层,富水砂层等端头加固代价较大,花费较高,耗时较长,且加固效果往往还不尽如人意,常常成为盾构施工中的风险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盾构土体中接收的方法,该方法可效避免盾构到达不能出洞的情况,避免盾构机的窝工,提高经济效率,无需施工端头加固,减少投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盾构土体中接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盾构接收井,所述盾构接收井的围护结构内部布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于盾构机进入盾构接收井位置的竖向空间留出吊出通道;
盾构机沿隧道线路掘进,破除洞门处的围护结构后继续拼装管片,推进进入所述盾构接收井;
停机后,对洞门处以及后部隧道范围的管片进行注浆;
封闭洞门与管片的缝隙后,对施工盾构接收井的土体进行开挖;
露出盾构机后,将盾构机经所述吊出通道吊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环绕所述盾构接收井内壁的环向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护结构在洞门处采用玻璃纤维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基底存在软弱土层,所述盾构接收井的基底在盾构机进入所述盾构接收井前采用搅拌桩或旋喷桩提前预加固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盾构机掘进接近围护结构的过程中,调整参数,减少推力,缓慢推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盾构接收井的土体在盾构机进入所述盾构接收井前提前开挖,并在管片高度上方预留一定厚度的覆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盾构接收井前提前开挖至管片定的覆土厚度不小于盾构机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土体开挖到盾构机位置后,两侧对称平衡开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挖面距离隧道底1/3盾构机直径高度的时候,停止开挖,拆解盾构机,而后分多次吊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挖过程中,补充对管片和围护结构处的缝隙注浆。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不施做端头加固,不对盾构接收井的主体结构进行施工,盾构直接推入盾构接收井的土体中,在土体中完成盾构接收,实现盾构机的提前出洞。该方法可有效避免盾构到达不能出洞的情况,大幅提前盾构机的出洞时间,提高盾构机的周转效率,避免盾构机的窝工,提高经济效率,盾构出洞的时间变得宽松,使得部分关键节点工期得以优化,总体工程筹划更加从容合理,而且,无需施工端头加固,减少投资;
同时,盾构机停机时间长是不安全的,因此尽早出洞也可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62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窝芯材制孔刀具
- 下一篇:基于欧椋鸟通信机制的有人/无人机共融集群交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