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器的消电辐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5908.5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9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滕翔升;滕洪福;姜添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富帅无辐射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70 | 分类号: | H02J50/70;G01R19/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无线 充电器 辐射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器的消电辐射装置,由无线充电器主体1、直流电源线2、电源转换器3、电辐射耦合器4、电辐射检测器5、交流电源线6组成,其特征在于:无线充电器主体1、直流电源线2、电源转换器3、交流电源线6电连接组成手机无线充电器总体,电辐射耦合器4一端电连接电源转换器3输入端的交流电源AC零线N,另一端电连接电源转换器3输出端的直流电源DZ,电辐射检测器5的A端与电源转换器3输入端的交流电源AC零线N电连接。当用手接触电辐射检测器5中的触摸片,如果电辐射检测器5中的显示器亮,就将交流电源线6插头换位插接电源,即可消除无线充电器主体1的电辐射。该技术方案能应用到包括手机在内的众多电子产品中进行无线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充电器领域,尤其是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器的消电辐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流行的无线充电器是在插线式手机充电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与手机非接触式充电装置,该装置能使手机充电更方便。无线充电器由塑料外壳、工作电路、发射线圈及电源适配器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独立的电源适配器将交流电源220V电压转换为直流电源后,通过电源线给无线充电器供电,无线充电器能通过工作电路和振荡线圈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振荡信号向外定向发射,当手机接近无线充电器时该电磁信号能通过电磁感应到手机内的接收线圈中,线圈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经过整流后直接给手机电池充电。无线充电器由工作原理决定,工作时必然会产生磁场辐射和电场辐射(简称磁辐射、电辐射),其磁辐射是电能转换的必备条件,且定向传播的磁辐射外泄辐射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小,但是在无线充电器工作时还存在电辐射,经我们试验这些电辐射主要来自所供电的电源适配器中,为此本发明技术就是解决无线充电器的电辐射问题。
通过市场调查和专利检索证明,目前还没有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器的消电辐射装置。
发明内容
实践证明,解决电辐射最好的方法是将电辐射屏蔽后接地消除,但是如果在没有接地线的情况下,参考国标GBJ65-83规定也可以采用与地线电位相同的电源零线,本技术方案就是采用电源零线消除电辐射的方法。
为了解决无线充电器的电辐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器的消电辐射装置,利用该技术方案不但方法简单,成本低廉而且能有效地解决无线充电器的电辐射问题。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器的消电辐射装置,由无线充电器主体1、直流电源线2、电源转换器3、电辐射耦合器4、电辐射检测器5、交流电源线6组成;其特征在于:无线充电器主体1、直流电源线2、电源转换器3、及交流电源线6电连接组成无线充电器总体,电辐射耦合器4一端电连接电源转换器3输入端的交流电源AC零线N,另一端电连接电源转换器3输出端的直流电源DZ,电辐射检测器5的A端与电源转换器3输入端的交流电源AC零线N电连接。
当用手接触电辐射检测器5中的触摸片CM,如果电辐射检测器5中的显示器XS亮,就将交流电源线6插头换位插接电源,即可消除无线充电器1的电辐射,最终实现保护人体健康的目的。
所述的直流电源线2的一端、电源转换器3、电辐射耦合器4、电辐射检测器5及交流电源线6的一端进行电连接后装于产品外壳WK2内。
所述的无线充电器主体1包括外壳WK1、工作电路DL、振荡线圈XQ及直流电源线2电连接组成无线充电器。
所述的电源转换器3是输入交流电源AC ~220V,输出直流电源DC的通用电源转换装置,该电源转换装置是采用通用的“单端反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来工作。
所述的电辐射耦合器4是一种能耦合电磁辐射的功能器件,一端电连接电源转换器3输入端的交流电源AC零线N,另一端电连接电源转换器3输出端的直流电源DC负极-和正极+中的一极,通过该连接就可以将直流电源中的电辐射导入到电源零线中进行消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富帅无辐射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富帅无辐射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5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