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位移单向控制的竖向滑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5445.2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晶;伍小平;赵少康;焦常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2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位移 单向 控制 竖向 滑动 装置 | ||
为了释放“伸臂桁架的附加应力”以及解决“伸臂桁架在建筑整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固接”的问题,消除伸臂桁架对于施工工序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位移单向控制的竖向滑动装置,包括桁架左联接板、桁架右联接板、滑动限位装置、以及滑动轨道,所述桁架左联接板、以及桁架右联接板通过滑动轨道活动连接,并在竖直方向相对滑动;所述滑动限位装置设置于桁架左联接板与桁架右联接板之间,所述桁架右联接板通过滑动限位装置相对于桁架左联接板单向滑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位移单向控制的竖向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的高度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建筑的整体结构出现侧向刚度减小、结构基本周期加长等问题。在侧向力的作用下,结构侧向位移增大,底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拉,加剧了结构的P-Δ效应。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工程界成功地采用设置水平伸臂加强层的方式来提高结构侧向刚度,以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伸臂桁架的原理是在协调外框架和核心筒一致发挥作用,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侧外框柱产生拉力,另一侧产生压力,形成一个与外水平荷载效果相反的抗倾覆力矩,限制外框柱和核心筒的转动与弯曲,从而提高结构侧向刚度,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
然而,设置水平加强层将引起框架-核心筒结构构件内力重分布,使得内筒、剪力墙、框架柱和梁的内力大小和方向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能让所有外柱均参与整体抗弯,则会使外柱产生拉伸或压缩,由于外柱离中和轴的距离比核心筒翼缘离中和轴的距离大,会在外柱中产生较大的压应力和拉应力;伸臂桁架对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越早安装对结构的刚度和整体稳定越有利。
但是,与此同时,外框架和核心筒的竖向变形差异(收缩徐变、自重等因素影响)将引起伸臂桁架的附加内力,连接的越早,这种变形差异引起的附加内力越明显,对结构不利。
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施工阶段伸臂结构与外框柱临时锁定;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永久锁定伸臂结构与外框柱。即采用“施工阶段铰接、竣工后固接”的方式。但是,该方式在施工阶段不能及时将伸臂桁架与外框柱固接,对于施工工序存在障碍,即有些工序必须等固接之后才能进行,直接影响施工。
发明内容
为了释放“伸臂桁架的附加应力”以及解决“伸臂桁架在建筑整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固接”的问题,消除伸臂桁架对于施工工序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位移单向控制的竖向滑动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位移单向控制的竖向滑动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位移单向控制的竖向滑动装置,包括桁架左联接板、桁架右联接板、滑动限位装置、以及滑动轨道,所述桁架左联接板、以及桁架右联接板通过滑动轨道活动连接,并在竖直方向相对滑动;所述滑动限位装置设置于桁架左联接板与桁架右联接板之间,所述桁架右联接板通过滑动限位装置相对于桁架左联接板单向滑动。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位移单向控制的竖向滑动装置,用于连接两段分别与不同建筑结构连接的伸臂桁架。由于桁架左联接板、以及桁架右联接板通过滑动轨道活动连接,并在竖直方向相对滑动,所以,当不同建筑结构之间由于差异变形而产生应力时,桁架左联接板、以及桁架右联接板会相互滑动,从而释放应力,保证施工质量。
另外,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位移单向控制的竖向滑动装置,在连接两段伸臂桁架前,会首先预判伸臂桁架两侧的建筑结构的竖向变形差异,确保桁架左联接板与桁架右联接板之间的滑动方向为滑动限位装置限定后的滑动方向。滑动限位装置能够保证桁架左联接板与桁架右联接板之间的单向滑动。当伸臂桁架两侧的建筑结构的竖向变形差异趋势因外力或其他原因发生暂时的改变时,滑动限位装置能阻止逆向滑动,保证桁架左联接板与桁架右联接板的相对稳定,从而实现伸臂桁架两侧的建筑结构的相对稳定,既保证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施工的顺利进行,又为某些必须等待伸臂桁架固接之后才能进行的工序创造了施工条件,从而消除了伸臂桁架对于施工工序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5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