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亲性砜类聚合物及共混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75221.1 | 申请日: | 202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0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晟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69/02 | 分类号: | B01D69/02;B01D71/68;B01D67/00;B01D6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6 | 代理人: | 张倩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亲性砜 类聚 共混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在聚合物膜的制备中,以两亲性砜类聚合物作为共混的添加剂,在相转化成膜过程中,亲水链段PEO会自发向膜的表面聚集,疏水链段聚合物由于与亲水链段通过化学反应牢固结合,通过疏水作用与主体膜材料缠绕、融合,能够减少成膜过程中表面亲水分子的流失。为了更好发挥聚合物膜的性能,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备不对称、亲水性、整体结构聚合物膜的方法,制备的共混聚合物膜具有更丰富的微孔结构,其微孔尺寸可呈现逐渐增大的不对称区域,不同区域内的平均孔径大小比例可达到2‑200倍。膜的平均孔径在0.01微米至30微米之间。这种两亲性聚合物多孔膜具有亲水性、流速快、高纳污等优点,适用于分离较大颗粒的流体或除菌过滤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孔分离膜材料研究领域,特别涉及涂布流延制备一种高强度亲水聚合物多孔膜。
背景技术
聚醚砜(PES)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聚砜类材料,有着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以及良好的可加工性,是超/微滤膜的主流材质之一。聚醚砜超滤膜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饮料纯化、蛋白质分离、血液透析、生物医药分离等领域。然而,在液体过滤中,聚砜膜自身较强的疏水性,容易引发天然有机物、蛋白质、胶体等污染质在膜表面和膜孔内吸附和积聚,造成膜污染,劣化膜性能,缩短膜的使用寿命。因此,聚砜膜在使用之前常常需要进行改性,以满足膜材料的多方面性能需求。
共混改性是一种最简便,也最常用的膜改性方法,可在成膜过程中同时实现对膜的改性,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后处理过程,对膜的结构和机械性能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早期的聚醚砜共混改性研究中,通常在铸膜液中加入亲水性的添加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再通过相转化法成膜,共混改性大大提高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但是在保存和应用过程中共混的亲水性聚合物极易流失,改性效果不稳定。因此需要不同类型的聚合物来解决这个问题。
聚醚砜的改性方法通常是采用浓硫酸、氯磺酸和氯甲基化试剂等强腐蚀性溶剂进行化学处理,引入磺酸基团、氯甲基基团等,虽然起到一定的改性效果,但是该方法副反应较多、改性程度难以控制、改性效果比较单一、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基于聚醚砜主链的化学反应完成的,改性之后聚醚砜主链会发生明显变化,当其作为改性剂与聚醚砜类材料共混时,会出现相容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两亲性砜类聚合物为共混改性添加剂,聚合物的一端为亲水性链段,另一端为疏水性的聚醚砜,将该聚合物作为改性添加剂,与聚醚砜共混通过相转移方法制备得到的微孔膜,具有性能稳定,亲水基团不易流失,改性效果好的优点,为了更好发挥聚合物膜的性能,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备不对称、亲水性、整体结构聚合物膜的方法,制备的共混聚合物膜具有更丰富的微孔结构,其微孔尺寸可呈现逐渐增大的不对称区域,不同区域内的平均孔径大小比例可达到2-200倍。膜的平均孔径在0.01微米至30微米之间。这种两亲性聚合物多孔膜具有亲水性、流速快、高纳污等优点,适用于分离较大颗粒的流体或除菌过滤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两亲性聚合物,所述聚合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将4,4'-二羧基二苯砜和二氯二苯砜溶解在溶剂中,在碳酸钾的作用下发生缩聚反应,反应温度为150~210℃,生成产物为COOH-PES-COOH;
(2)用RAFT链转移剂CED将步骤(1)得到的产物COOH-PES-COOH进行封端,得到CED-PES-CED;
(3)聚合制备PES-b-PEO,将步骤(2)得到的CED-PES-CED和PEO单体溶解在溶剂中,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产物为PES-b-PEO,其中PES为疏水链段,PEO为亲水链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晟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晟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5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