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判断置管位置的鼻肠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74994.8 | 申请日: | 202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6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许春阳;邹君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徐永雷 |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判断 位置 肠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判断置管位置的鼻肠管,包括鼻肠管本体,所述鼻肠管本体内沿轴向开设有用于置入导丝以及给药的主腔,所述主腔的出口位于鼻肠管本体头端的侧壁上,所述出口与主腔之间设置有引导斜坡面;所述鼻肠管本体头端正前面固定安装有可以实时感应pH值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穿设在鼻肠管本体内部的轴向穿线孔内,导线后端从鼻肠管本体后端的侧壁引出并连接有能够实时显示pH值的显示器。本发明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快速辅助判断置管是否到位,有效弥补传统摄片判断带来的时效性差以及存在的放射性损害等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饲喂养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便于判断置管位置的鼻肠管,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需要及时进行干预。肠内营养(EN),尤其是在24~48h内实施的早期肠内营养(EEN),不仅能够提供营养底物,还能改善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维护肠道的微生态,已越来越被临床接受和应用。而一部分的危重症患者,如胃瘫、严重胃食管反流、高误吸风险、十二指肠梗阻、胃瘘、十二指肠瘘、重症胰腺炎等患者,都不适合通过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于不适合鼻胃管营养的患者,需要放置鼻肠管经空肠肠内营养支持。2018年国内急诊/重症相关专家小组发布的《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建议对经胃喂养不能耐受、胃排出梗阻、胃瘫或者有高误吸风险的患者,采用幽门后喂养途径,如鼻肠管等【推荐强度:(8.6±0.8)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鼻肠管置管方法有:胃镜下置管、X线下置管、超声引导下置管、徒手置管、体外电磁引导置管。胃镜下置管和X线下置管常常需要内镜中心和影像科人员进行协助,X线线辅助置管具有插管时间长、医患双方均要接受长时间X射线辐射等缺点;而超声引导置管虽能直接给操作人员提供患者胃肠部超声投影,操作简单且准确性高,并发症少,但仍存在需要一定专业基础、常需超声专业医生操作的局限性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并不适合。体外电磁引导置管能够克服上述两种置管方法的不足,经电磁引导指导鼻肠管置入能直观显示管道的置入轨迹,省去了经徒手盲插鼻肠管需进行X线片确认的步骤,减轻了操作负担,但是体外电磁导航仪器成本较高。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置管方法仍是徒手置管法,鼻肠管置管成功率可达92%,管道位置的准确判断是鼻肠管盲插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常用的判断方法有听诊气过水声、回抽液体观察性状及pH值以及X线摄片判断。听诊气过水声受患者自身条件及听诊者听诊水平及主观判断影响较多,故听诊法的特异度、诊断一致性低。X线摄片判断为金标准,但是频繁放射检查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伤害,还可能对临床治疗造成干扰。胃液和肠液的性状差异很大,肠液为金黄色,透明度高,而胃液大多为黄绿色、浑浊带有杂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判断管道位置;研究发现,胃液的pH值为5.70±0.32,肠液的pH值为7.50±1.18,同时对抽出的液体pH值的检测也可以判断管道的位置,但危重患者胃液pH值的影响因素较多,如肠内营养、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等,同时临床操作中,由于部分鼻肠管置入肠道的患者不能立即抽出内容物,同样无法及时判断导管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判断置管位置的鼻肠管,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快速辅助判断置管是否到位,有效弥补传统摄片判断带来的时效性差以及存在的放射性损害等缺点。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便于判断置管位置的鼻肠管,包括鼻肠管本体,所述鼻肠管本体内沿轴向开设有用于置入导丝以及给药的主腔,所述主腔的出口位于鼻肠管本体头端的侧壁上,所述出口与主腔之间设置有引导斜坡面;所述鼻肠管本体头端正前面固定安装有可以实时感应pH值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穿设在鼻肠管本体内部的轴向穿线孔内,导线后端从鼻肠管本体后端的侧壁引出并连接有能够实时显示pH值的显示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感器包括外管、测量电极和参比电极,所述测量电极和参比电极并排固定安装在外管内,测量电极外设置第一保护管,参比电极外设置第二保护管,所述外管、第一保护管和第二保护管均为柔性的硅胶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49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