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能源耦合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74386.7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9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鹰;王大杰;唐英伟;李胜飞;任静;张建平;李玉光;王存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盾石磁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0 | 分类号: | H02J3/30;H02J3/32;H02J3/38;B60M3/00;B60M3/02 |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张一 |
| 地址: | 050899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能 耦合 系统 | ||
1.一种多能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管理装置、新能源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能量转移系统和混合储能系统;
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并网母线与所述并网逆变器的交流端连接,所述并网逆变器的直流端以及所述混合储能系统分别与所述能量转移系统的直流母线连接;所述能量转移系统的交流端连接牵引供电系统;所述能量管理装置分别与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所述并网逆变器、所述混合储能系统和所述能量转移系统连接;
所述能量管理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参数、所述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参数和所述混合储能系统的工作参数,控制并网逆变器和能量转移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使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所述牵引供电系统和所述混合储能系统实现能量互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移系统包括铁路功率调节装置;所述铁路功率调节装置的交流端为所述能量转移系统的交流端,所述铁路功率调节装置的直流端连接所述能量转移系统的直流母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能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路功率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和背靠背变流器;
所述牵引供电系统的第一供电臂、所述第一变压器、所述背靠背变流器、所述第二变压器和所述牵引供电系统的第二供电臂依次连接,且所述背靠背变流器的输出端为所述铁路功率调节装置的直流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移系统包括第三变压器和第一逆变器;
所述第三变压器的原边为所述能量转移系统的交流端,所述第三变压器的副边与所述第一逆变器的交流端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直流端连接所述能量转移系统的直流母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装置包括第一能量管理单元;
所述第一能量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参数,确定所述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状态,若所述牵引供电系统负荷处于牵引状态,则调整所述并网逆变器和所述能量转移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使所述混合储能系统或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向所述牵引供电系统负荷提供能量;若所述牵引供电系统负荷处于制动状态,则调整所述并网逆变器和所述能量转移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使制动能量流向所述混合储能系统或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装置包括第二能量管理单元;
所述第二能量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参数,控制所述并网逆变器和所述能量转移系统调整工作状态,以使所述混合储能系统和/或所述牵引供电系统调节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电能质量。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多能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逆变器包括双向逆变器。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多能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包括水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生物质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地热能发电系统。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多能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储能系统包括能量型储能装置和功率型储能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能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三断路器和第四断路器,所述第三断路器的第一端与所述能量型储能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能量转移系统的并网母线连接;所述第四断路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型储能装置连接,所述第四断路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能量转移系统的并网母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盾石磁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盾石磁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43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