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水净化与热回收功能的中央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4053.4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5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虎;刘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00 | 分类号: | F24F3/00;F24F12/00;F24F13/30;F25B41/40;F28F21/08;B01D29/03;B01D29/68;C02F1/00;C02F103/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何圣斐;李洪福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水净化 回收 功能 中央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水净化与热回收功能的中央空调系统,系统设置了包含A、B两个箱体的箱体,所述箱体A利用陶瓷板净化生活热水,将生活用水中的杂质集中收集在底部杂质回收凹槽中并通过凹槽口排出;箱体B利用高效节能的热管回收空调的废热,并利用回收废热将生活用水加热到预定温度。本发明不仅可有效节约能源,降低由冷凝器散热造成的周围环境的热污染,而且还能够净化水质,提高人们生活用水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水净化与热回收功能的中央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建筑热水都是由电制热产生,消耗大量的高位能,不经济。公共建筑中广泛使用了中央空调系统,其冷凝器会产生大量热量,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使冷凝器周围空气温度迅速升高,造成热污染,同时大量的冷凝热白白流失,造成能源的浪费。目前,一般的热回收是将废热收集利用,其转换效率低且增加废热回收装置占用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生活用水水质要求也在升高,水是生命之源,提高水源质量问题不容忽视。传统的电加热器会加速水中的钙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从而形成碳酸钙析出,水垢的出现导致了水质变差并且堆积在电加热管上,使电加热器的效率降低从而增加能耗。目前现有的陶瓷过滤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还需人工清理,费时费力且在维护时生活用水无法正常使用,另外,进行水处理时,还会将水中有益的矿物质去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高效、节能的热管将热量传递,将冷凝热变废为宝,用于加热生活用水,同时利用高效过滤的陶瓷板,进一步净化水,保证水资源的质量的具有水净化与热回收功能的中央空调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提出的具有水净化与热回收功能的中央空调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箱体A、箱体B、陶瓷板、换热器、杂质收集凹槽、叶轮、电动控制装置、温控计、节流阀、蒸发器和压缩机;
所述换热器设置在箱体A和箱体B的下部区域之间,所述陶瓷板连接在换热器的顶部,所述箱体A和箱体B通过换热器和陶瓷板分隔,所述陶瓷板与换热器、箱体A和箱体B之间均为嵌入式连接,且所述箱体A外侧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杂质收集凹槽横向设置在箱体A内的底部,所述杂质收集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斜坡结构,所述两侧斜坡结构均向杂质收集凹槽的顶端方向倾斜,所述斜坡结构与箱体A内壁和换热器下部区域无缝连接,且所述杂质收集凹槽的外端部设置有凹槽口;所述换热器的两侧均匀布满热管;所述换热器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制冷剂入口端,另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制冷剂出口端;
所述叶轮设置在箱体B的内顶部,并朝向陶瓷板一侧,所述电动控制装置设置箱体B的外顶部,并与叶轮连接;所述温控计设置在箱体B顶部的一侧;所述箱体B外侧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水管和稳压泵,所述箱体B外侧的上部设置有溢水管;
所述节流阀分别与蒸发器和制冷剂出口端连接,所述压缩机分别与蒸发器和制冷剂入口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杂质收集凹槽为倾斜结构,所述杂质收集凹槽坡向凹槽口。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由铜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板由可反冲洗的过滤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板可单层或多层布置,且当所述陶瓷板为单层布置时,其嵌入式连接在换热器靠近箱体A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斜坡结构的倾斜角度为3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换热器置于箱体中,体积小,不影响原来地面空间的布局和使用;
2、换热器外壳采用导热性良好的材料铜,在制冷剂与热管进行高效热交换的同时也通过外壳将热量传递,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用冷凝废热代替传统的电加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40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