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环形阻尼器的耗能钢板剪力墙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2606.2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喆;马晓飞;郁银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环形 阻尼 耗能 钢板 剪力 | ||
一种带有环形阻尼器的耗能钢板剪力墙,属于钢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环形耗能阻尼器、钢连接板带和边界连接板带;边界连接板带围合形成墙板外框;环形耗能阻尼器分散设于墙板外框内部;相邻环形耗能阻尼器之间、耗能阻尼器与边界连接板带之间通过钢连接板带实现固定,整个墙板等厚设置,并在工厂预制加工完成。本发明结构简单,制备方便,采用多个环形耗能阻尼器组合而成,耗能佳、延性和抗侧性能好,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可以更好的吸收地震能量,保护主体结构少破坏,甚至不破坏,可以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先于框架破坏,为震后重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建筑理念,适用于高层和抗震设防地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化钢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环形阻尼器的耗能钢板剪力墙。
背景技术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中国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为了提高建筑抗震减灾能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社区,当务之急是在结构塑性变形能力、能耗性能、可修复性能等方面尽快提升。
装配式钢板剪力墙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延性好的特性,因此成为抗震性能优良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地震中的受损率远低于其它结构形式,呈现出明显的抗震优势。相比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自重大、施工复杂、施工周期长,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开裂,造成结构的刚度下降,装配式钢板剪力墙结构自重轻、运输和施工简捷高效、承载力和刚度稳定。然而装配式钢板剪力墙结构滞回曲线不够饱满,如何将装配式钢板剪力墙结构与减震技术实现良好的融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一种带有环形阻尼器的耗能钢板剪力墙,解决现有钢结构在墙板减震施工应用中耗能效果差、不能有效发挥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延性好的技术优势的技术问题,适用于高层和抗震设防地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环形阻尼器的耗能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耗能阻尼器、钢连接板带和边界连接板带;所述边界连接板带围合形成墙板外框;所述环形耗能阻尼器分散设于墙板外框内部;相邻环形耗能阻尼器之间、环形耗能阻尼器与边界连接板带之间通过钢连接板带实现固定。
其中,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形耗能阻尼器、钢连接板带和边界连接板带均为平面钢板结构,且三者共面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环形耗能阻尼器在墙板外框内呈梅花状布置,每个环形耗能阻尼器与上下层相邻的环形耗能阻尼器之间通过钢连接板带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在相邻三层环形耗能阻尼器中,上层两个环形耗能阻尼器与下层对应的两个环形耗能阻尼器分别设于正方形的四个角部,中间层一个环形耗能阻尼器位于正方形的中心;相应的,所述钢连接板带设于正方形的两个对角线上,分为四段,分别连接在两个环形耗能阻尼器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环形耗能阻尼器为偏平圆环结构,具体内径、外径以及相邻间距依据耗能需求进行确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环形耗能阻尼器、钢连接板带和边界连接板带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板剪力墙为矩形;所述边界连接板带围合形成矩形的墙板外框,所述钢连接板带与边界连接板带呈四十五度角固连。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环形耗能阻尼器、钢连接板带和边界连接板带三者一体成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26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