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燃冰成藏试验舱内保压保真取样作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72548.3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1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吴世海;王永军;潘广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 地址: | 21408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燃 冰成藏 试验 舱内保压 保真 取样 作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燃冰成藏试验舱内保压保真取样作业方法,通过利用干湿转换舱的穿舱功能,以及插入式取样工具的取样功能,是一种标准化地、稳定性高的舱内保压保真取样作业流程及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在高压试验舱内获取完整的地层成藏样品,再通过特定的保压保真送出方法可以将地层成藏样品送至专用的切片扫描设备进行切片成像,以获得可视化程度高的地层成藏效果评估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燃冰成藏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燃冰成藏试验舱内保压保真取样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可燃冰成藏试验是系统性研究可燃冰成藏机理的重要试验手段。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可燃冰成藏机理性试验,但由于需要建立高压低温试验环境,该类试验通常在压力容器内完成。由于其密封性,造成试验地层处于黑匣子中,无法准确的获得清晰可见的成藏效果评估结果。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是通过电阻率测量来反演地层的成藏状态,但由于地层内穿插着大量的传感器及其他设备,且其电阻值较低,对于获得地层真实电阻率难度极大。科研工作者很难对测得的电阻率结果进行筛选处理,以获得准确的地层状态。
针对可燃冰成藏试验现有技术瓶颈,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于可燃冰成藏试验及其他类似试验的舱内保压保真取样作业流程,旨在能够通过特定的作业模式在高压试验舱内实现成藏样品的保压保真取样和送检工作,再通过一定的切片扫描技术获得可视化程度高的地层层析影像,进而获得更加真实的成藏效果评估结论。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可燃冰成藏试验舱内保压保真取样作业方法,从而通过一系列标准作业流程将取样装置送入可燃冰成藏试验舱内,通过插入法获取地层成藏样品,利用专用通道将成藏样品送出试验舱,并通过专用保压筒将地层成藏样品送入切片扫描装置中进行扫描成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燃冰成藏试验舱内保压保真取样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打开干湿转换舱的外舱门,将取样装置安装在干湿转换舱内的轨道上;
第二步:关闭干湿转换舱的外舱门,对干湿转换舱注水加压,直至与可燃冰成藏试验舱的压力达到平衡,打开干湿转换舱的内舱门;
第三步:利用轨道将取样装置送入可燃冰成藏试验舱内,调节轨道的进程,精确控制取样装置的就位点,准备取样作业;
第四步:启动取样装置展开机构,将取样装置由横卧式平移姿态变更为直立式取样姿态,并通过耐压摄像头微调取样装置的所在位置,对准取样点处的隔离筒的圆心,防止下插时发生碰壁;
第五步:启动取样装置内部的旋转推进机构,推进取样杆下插,取样杆内置的样品筒一同执行下插动作;
第六步:在下插过程中,监视取样杆与舱内隔离筒的对中性,并做出及时调整,保证取样杆能顺利无碰撞地插入隔离筒,并依托隔离筒的约束作用控制取样杆的下插过程中的抖动,保证样品进入样品筒后的完整性;
第七步:当达到预定插入深度时,停止下插动作,反向驱动旋转推进机构,上提取样杆,样品筒一同上提至离开隔离筒;
第八步:上提完毕后,反向启动展开机构,将取样装置由直立位翻转至横卧位;
第九步:推动轨道至全程长度,将取样装置的取样杆推入送出通道,准备样品送出;
第十步:检查保压保真送出装置内三道高压密封球阀已关闭,并向保压保真送出装置注水加压至与可燃冰成藏试验舱内压力平衡;
第十一步:打开保压保真送出装置内侧两道高压密封球阀,使保压保真送出装置与可燃冰成藏试验舱连通;
第十二步:启动取样装置上部的弹射装置,将样品筒从取样杆内推入至保压保真送出装置内,并撤走取样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25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经编机纱路分布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分解探路胶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