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休更替式回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72529.0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赵婧彤;冶雪艳;杜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3B3/34 | 分类号: | E03B3/34;B01D24/10;B01D2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枝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1 | 代理人: | 张庆瑞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休 更替 式回灌 系统 | ||
1.一种轮休更替式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沟渠(2),用于作为补给水源的流动路径;
回灌井(1),设有若干个、且各所述回灌井(1)相互独立设置,所述回灌井(1)与所述沟渠(2)连通,所述回灌井(1)内设有过滤层(11);
抽取装置(3),与所述回灌井(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休更替式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1)还包括:
回灌井主体(12),设有进水口(121)和出水口(122),所述回灌井主体(12)与所述过滤层(11)连接;
井盖(13),设置于所述过滤层(11)上、且与所述回灌井主体(12)连接,所述井盖(13)设有勘测口(131);
启动开关(14),设置于所述进水口(121);
止水层(15),设置于所述过滤层(11)下、且与所述回灌井主体(12)连接,所述止水层(15)中间形成用于水流通过的通道;
滤水管(16),设置于所述回灌井主体(12)的底部、且设有通水孔(161),所述滤水管(16)伸入土壤至透水性较好的砂层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休更替式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2)包括:
斜面沟渠(21),设置于河道(4)内,所述斜面沟渠(21)设置坡度为2°~10°;
总渠(22),与所述斜面沟渠(21)连接、且与所述河道(4)连通;
分渠(23),分别与所述总渠(22)和所述回灌井(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休更替式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11)包括:
过滤器(111),设置于所述进水口(121);
过滤棉层(112),设置于所述井盖(13)和所述止水层(15)之间,所述过滤棉层(112)分别与所述过滤器(111)和所述回灌井主体(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休更替式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装置(3)包括:
抽取管(31),设有阀门(311),所述抽取管(31)伸入所述回灌井(1)内;
抽取泵(32),与所述抽取管(31)伸入所述回灌井(1)内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轮休更替式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渠(2)内种植有植物,所述滤水管(16)周围铺设有滤料(1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轮休更替式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渠(23)包括:
第一分渠(231),与所述总渠(22)连通、且与所述总渠(22)呈“S”型路径设置,所述第一分渠(231)一端与所述回灌井(1)连通;
第二分渠(232),与所述总渠(22)连通、且与所述总渠(22)呈“S”型路径设置,所述第二分渠(232)一端与另一所述回灌井(1)连通,所述第二分渠(232)与所述第一分渠(231)互不干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轮休更替式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棉层(112)由硬质海绵层填充在钢筋笼内制成,所述硬质海绵层与所述钢筋笼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轮休更替式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111)由粗砂(1111)、细砂(1112)、硬质海绵(1114)和不锈钢格网(1113)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轮休更替式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层(15)包括混凝土层(151)和粘土球层(1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25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