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胶囊内镜是否适用的检测系统及其探路胶囊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71969.4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2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彭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06;A61B5/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欣然 |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回兴***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胶囊 是否 适用 检测 系统 及其 探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探路胶囊,包括用于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部、用于为信号发射部提供电能的电源、用于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激励信号的磁场感应部以及用于接收磁场感应部所发送的激励信号并在接收到激励信号时控制信号发射部进行信号发送的控制部;信号发射部、磁场感应部、控制部均与电源连接,信号发射部和磁场感应部均与控制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探路胶囊,在使用者使用胶囊内镜之前,可以对使用者是否适用胶囊内镜进行检测,且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并且检测方法方便易行,使用者或医生均可以操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探路胶囊并判断胶囊内镜是否适用的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囊内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探路胶囊。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探路胶囊的判断胶囊内镜是否适用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用来对小肠通畅性进行评估的检查有小肠CT成像(CTE)、小肠磁共振成像(MRE)以及探路胶囊,与CTE及MRE相比较,探路胶囊无需复杂的肠道准备,且无需接受放射线照射。
此外因为探路胶囊的尺寸与胶囊式内窥镜接近,吞服探路胶囊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可以模拟胶囊式内窥镜的吞服过程从而使这部分患者减少对胶囊式内窥镜吞服的恐惧心理,减少了胶囊的吞服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探路胶囊与放射学检查之间的阴性预测值无差异,即无论胶囊式内窥镜检查前使用探路胶囊还是放射学检查,只要为检查结果为阴性,患者就很有可能顺利地完成胶囊式内窥镜检查。
关于探路胶囊是否停留于体内的检测,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放射学进行检查(检测硫酸钡),也可以通过扫描仪进行检查(检查RFID tag),或者通过标记物的方法进行检测,主要是带色物质经人体吸收后,通过人体新陈代谢排出,通过辨别受检者尿液颜色进行判断。
现有的探路胶囊产品在目标工作时间的末段实际上会出现胶囊体积减小的情况,排出体外的胶囊如果未出现过大的体积变化,医生则判断使用者的消化道不存在滞留风险。但该情况在临床中可量化的效果并不好,更多的还是要以医生的经验作为判断依据,因此可能存在判断失误的风险。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判断使用者是否适用胶囊内镜的探路胶囊,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探路胶囊,其探路胶囊的外形与胶囊内镜类似,并且与外部设备配合可以检测探路胶囊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排出体外,以判断使用者是否适用胶囊内镜检查消化道。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探路胶囊的判断胶囊内镜是否适用的检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探路胶囊,包括用于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部、用于为所述信号发射部提供电能的电源、用于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激励信号的磁场感应部以及用于接收所述磁场感应部所发送的激励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激励信号时控制所述信号发射部进行信号发送的控制部;
所述信号发射部、所述磁场感应部、所述控制部均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信号发射部和所述磁场感应部均与所述控制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探路胶囊包括内胶囊部以及包裹于所述内胶囊部外部用于模拟所述胶囊内镜外形的外崩解部,所述外崩解部为吞服进入人体在预设时间之后开始崩解的材料件;
所述电源、所述磁场感应部、所述信号发射部和所述控制部均设置于所述内胶囊部。
优选的,所述内胶囊部在所述外崩解部内居中设置。
优选的,所述内胶囊部设置有PC壳体,所述电源、所述磁场感应部、所述信号发射部和所述控制部均设置于所述PC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PC壳体为密封设置的壳体,且所述磁场感应部设置于所述PC壳体内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信号发射部设置于所述PC壳体内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且所述控制部设置于所述磁场感应部与所述信号发射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19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