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线变关系识别的IGBT串联栅极端均压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1304.3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7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英;孙朝杰;曾令斌;郭相泉;李显涛;高庆欢;矫振飞;李亮;张建;李伟;吴雪梅;卢峰;林志超;程艳艳;叶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科远国网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08 | 分类号: | H03K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关系 识别 igbt 串联 栅极 压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线变关系识别的IGBT串联栅极端均压电路,该电路驱动电路基础上由电阻、电容、二极管和TVS管组成,每个IGBT两端分到的电压的关键是静态均压电阻的大小选择,当每个静态均压电阻设定相同的大小时,每个IGBT两端电压值就会维持平均分配的稳定状态,从而达到静态均压的目的;动态均压电容两端的电压不可以瞬间发生很大的改变,关断过程中,先关断IGBT的电流会转移到和动态均压电容串联的电容上,缓慢增加栅极电压,减缓关断速度;开通过程中,先开通IGBT的电压会转移至后开通的IGBT栅极上,加速其开通速度,从而达到动态均压的目的;另外IGBT两端并联TVS可以吸收高压脉冲,实现高压脉冲防护。该电路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可批量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GBT应用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线变关系识别的IGBT串联栅极端均压电路。
背景技术
IGBT串联应用的关键,是保证各IGBT集电极和发射极两端电压VCE的均衡性。在IGBT工作时,有瞬态开通、导通、瞬态关断、关断四种工作状态。在这些工作状态下,导通和关断是一种稳定工作状态,可以称为稳态或静态。在稳定工作状态下,IGBT两端电压基本不会发生变化。瞬态开通、瞬态关断是动态工作过程,在动态工作状态下,IGBT两端电压会发生很快的跳变,后导通或先关闭的IGBT承受较大电压,容易烧毁,因此需要通过IGBT串联均压电路减少这种情况。传统的IGBT栅极驱动端变压器耦合均压电路是通过调整栅极驱动信号的延迟,使IGBT接近同时开通、同时关断,来控制IGBT切换瞬间的电压,使其达到平衡。当某一路驱动信号延迟时,通过耦合变压器,使驱动电流一致,确保IGBT同时开通,实现动态均压功能。该均压电路对IGBT自身参数不同引起的电压不均衡的效果不明显,且变压器设计过程较为麻烦,故其应用有很多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线变关系识别的IGBT串联栅极端均压电路,该电路可以实现静态均压、动态均压和高压脉冲防护,电路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成本低廉、可批量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线变关系识别的IGBT串联栅极端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在驱动电路基础上由电阻R11、R12、R21、R22、R31、R32,电容C11、C21、C21、C22,二极管VD11、VD12和TVS管组成,可以实现静态均压、动态均压和高压脉冲防护,在高压条件下,IGBT全部关断时,每个IGBT两端电压相同,最大误差不超过5%;IGBT导通时的脉冲下降沿时间和关断时脉冲上升沿时间均小于1us,IGBT之间的开关延迟时间小于300ns;
IGBT1的发射极与IGBT2的集电极串联;
所述TVS管并联在IGBT1集电极和IGBT2发射极两端,可以吸收高压脉冲,保护IGBT1和IGBT2;
所述电阻R11与电阻R21串联后,并联在IGBT1集电极和发射极两端;电容C11和电容C21串联后,并联在IGBT1集电极和发射极两端;二极管VD1和电阻R31串联,一端连接IGBT1门极,一端连接在电阻R11和电阻R21中间与电容C11和电容C21中间:
所述电阻R11是静态均压电阻,当IGBT1关断时两端分得的电压主要由电阻R11决定,一般取IGBT1关断电阻的电阻值的1/10。电阻R21为动态均压电阻,电容C21通过电阻R21放电,电阻值不应过大,并远小于电阻R11的电阻值,取电阻R11电阻值的1/100。电容C11是动态均压电容,当IGBT1开通和关断瞬间两端电压值突变时,电容C11应阻止电压瞬变,电容C11的电容值应远大于C21的电容值。为了有足够的能量均压,电容C11的电容值取IGBT1门极电容Cies电容值的100倍,电容C21的电容值等于Cies的电容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科远国网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科远国网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13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舷外机曲柄的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工业机器人自主充电电池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