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焦烟气净化制酸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0003.9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高丕强;杨驰;王兴文;费营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1/12;C02F101/14;C02F101/20;C02F101/16;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杨桦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烟气 净化 废水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制酸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该处理系统包括搅拌密闭装置、除氟子系统、除硬及除重金属子系统和除氨氮及蒸发结晶子系统;该处理方法包括:将制酸废水引入搅拌密闭装置内进行酸碱中和,然后引入除氟子系统去除其中的氟离子,之后引入除硬及除重金属子系统降低制酸废水的硬度并去除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然后引入除氨氮及蒸发结晶子系统对制酸废水进行除氨氮作业以及蒸发结晶作业,最终获得结晶盐和工业新水。利用该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活性焦烟气净化制酸废水,同时副产物具有一定经济回收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制酸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粗钢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钢铁行业总产量巨大,排放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总排放量依然高企不下。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左右。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以来,火电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2017年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工业部门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来源。
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意见》根据行业排放特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烧结机机头、球团焙烧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10、35、50mg/m3,其他主要污染源原则上分别不高于10、50、200mg/m3。
钢铁工业企业中常用的烟气净化方法为化学法、湿法、半干法和干法等工艺。在众多烟气净化技术中,活性焦烟气净化技术以技术条件成熟、脱硫效率高和对机组适应性好等优点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钢铁冶炼超低排放烟气净化技术之一。
活性焦烟气净化技术是以煤基活性焦为吸附剂,吸附脱除烟气中的SO2,完成吸附后的活性焦通过加热方式再生,解析出的高浓度SO2混合气体可直接制取商品浓硫酸,实现硫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利用活性焦的催化功能,喷入适量的氨将烟气中的NOx还原成N2和H2O,脱硝效率可达到70%以上。
但在解析出的高浓度SO2混合气体制取商品浓硫酸过程中,为保证硫酸品质及制酸系统的稳定性,通常采用洗涤法对解析气体进行洗涤除杂,会产生大量洗涤废水,该部分洗涤废水受烟气中杂质成分影响水质成分复杂且水质指标波动大。通过水质指标试验和研究,确定该类制酸废水主要含有活性炭焦粉悬浮物,重金属离子,高氟离子,高氯离子,高氨氮,硫酸根离子及COD等复杂因子,属于钢铁企业最难处理的末端废水之一,目前对该类制酸废水主要处理工艺,国内外尚无可借鉴的成熟技术,工程上也没有稳定运行的案例和经验。
该制酸废水须满足《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2012)中直接排放标准,但此类废水污染因子复杂且浓度高,目前针对该类制酸废水处理系统都没有很好的运行,较难达到这一标准。废水中富集了大量的氟离子,氯离子,氨氮,硫酸根离子及COD等复杂因子,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强,使得其难以循环利用。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地处理、回用此类制酸废水,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制酸废水的处理系统,能够对活性焦烟气净化制酸废水进行有效地处理并回收利用,实现制酸废水的零排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活性焦烟气净化制酸废水的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包括:
搅拌密闭装置,用于对所述制酸废水进行酸碱中和;
除氟子系统,与所述搅拌密闭装置连通,用于去除所述制酸废水中的氟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00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