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入治疗用输液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69955.9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9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琳;耿玲;陈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泛澌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317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治疗 输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入治疗用输液架,包括用于对输液瓶进行收纳的夹持组件和用于对输液线进行分离规划的分离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底盘、设置于底盘顶部的支撑杆和用于对输液瓶进行夹持收纳的收纳件,所述收纳件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收纳件分布于固定板的底部,每组所述收纳件包括设置于固定板底部的收纳壳、气囊和注气件。该介入治疗用输液架,通过承接板、开口槽和盖体的配合使用,本申请技术方案可将多个输液线进行分离放置,从而避免输液线存在混乱不堪的情况,此外本申请技术方案还设计有铭牌,可便于医护人员对输液线进行区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入治疗用输液架。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疗工具的运用逐渐成为当代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其中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临床需求,一般情况下需对患者采用多个药瓶进行输液,然而在此过程中,则出现了一些弊端,且该弊端的出现导致传统医疗场所所用输液工具已然无法满足目前医疗领域的高标准使用需求,现将传统输液工具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如下具体说明:
传统输液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输液瓶的数量较多,其输液线极易出现混乱而无法分辨的情况,在此过程中,一者不便于根据医疗所需,对不同输液瓶的输液速率进行调节,二者,由于输液瓶之间存在规格不同,当某个输液瓶输液结束后,医护人员往往也需将混乱无章的输液线进行剥离区分,才可将使用完毕的输液瓶连同输液线取出,由此则间接性的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输液架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目前医疗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治疗用输液架,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患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输液瓶的数量较多,输液线存在杂乱无章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介入治疗用输液架,包括用于对输液瓶进行收纳的夹持组件和用于对输液线进行分离规划的分离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底盘、设置于底盘顶部的支撑杆和用于对输液瓶进行夹持收纳的收纳件,所述收纳件至少设置有两个;
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收纳件分布于固定板的底部,每组所述收纳件包括设置于固定板底部的收纳壳、气囊和注气件,所述收纳壳为顶部及底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收纳壳的底部开口小于收纳壳的顶部开口,所述气囊环绕设置于收纳壳的内壁,所述气囊经注气件膨胀后可对不同输液瓶予以夹持固定;
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可拆卸设置于支撑杆上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表面呈凹陷状,所述承接板表面的凹陷处开设有至少两个开口槽,输液线可卡合于单个所述开口槽上从而将至少两个输液线进行分离,所述承接板的一侧铰接设置有用于对承接板表面呈封盖状的盖体,当所述盖体转动盖合于承接板的表面时,可将输液线为之限位,避免输液线随意混乱,所述盖体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开口槽位置相对应的铭牌;
所述承接板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承接板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开口槽的表面开设有与承接板内侧相连通的气流孔,当所述电加热器工作时,可经气流孔散发热量对输液线内的药液进行加热;
还包括用于对电加热器输出功率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电加热器电性连接的滑动变阻器、设置于承接板外侧用于对滑动变阻器进行收纳的固定壳,所述承接板表面设置有电源插孔及控制按钮。
进一步,所述注气件包括与气囊连通设置的连接套管和用于将气囊进行注气的充气囊体,所述连接套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充气囊体上连通设置有可塞入连接套管开口内侧的连接内管。
进一步,所述连接套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泛澌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德泛澌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9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