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69880.4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9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雄;韩宏彬;高贯伟;张广岁;戴汶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2;E01C19/48;E01C19/17 |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孙晶伟 |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沥青 透水 混凝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涉及路面施工技术领域;根据园路要求选择符合设计的土质进行素土路基的分层回填及分层压实,检验路基的基础平整情况,压实后采用环刀取样检验路基质量,且密实系数≥0.93,继续级配碎石摊铺,级配碎石摊铺先进行垫层的施工,再进行砂滤层铺设,再进行透水混凝土基层浇筑,透水混凝土基层浇筑先进行底层透水混凝土的浇筑,再进行面层透水混凝土浇筑,并对透水混凝土基层进行养护,待透水混凝土基层施工养护后进行路肩石材铺贴,继续沥青封层施工,沥青粘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及养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施工方法,涉及路面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园路路面建设中,在雨后蒸发过程中由于地表温度和湿度增大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并且排水设施建设不完全时,容易内涝,而且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颜色和形式通常比较单一,缺乏美感。而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应用在园路铺设后,改善了排水设施建设不完全时,容易内涝,园路颜色和形式通常比较单一,缺乏美感的问题,但现有的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中沥青透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不稳定,且施工速度较慢,十分不利于整体园路的施工铺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具体方案是:
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根据园路要求选择符合设计的土质进行素土路基的分层回填及分层压实,检验路基的基础平整情况,压实后采用环刀取样检验路基质量,且密实系数≥0.93,
继续级配碎石摊铺,级配碎石摊铺先进行垫层的施工,再进行砂滤层铺设,
再进行透水混凝土基层浇筑,透水混凝土基层浇筑先进行底层透水混凝土的浇筑,再进行面层透水混凝土浇筑,并对透水混凝土基层进行养护,待透水混凝土基层施工养护后进行路肩石材铺贴,
继续沥青封层施工,沥青粘层施工,
沥青面层施工及养护。
所述的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中进行垫层施工时控制碎石厚度,碎石施工前在路肩每隔一定距离确定一个标高控制点,碎石厚度不超过标高控制点,级配碎石摊铺完毕后碾压并检验平整度,
砂滤层在垫层上铺设,选择粗砂滤层进行找平,适量洒水并碾压密实。
所述的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中底层透水混凝土的浇筑:
支立模板,
加料拌制透水混凝土,先将骨料和拌和水预先搅拌,再加入水泥继续搅拌,最后将剩余的水泥和拌和水加入搅拌,
采用分块隔仓式进行摊铺物料并压实。
所述的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中面层透水混凝土与底层透水混凝土同步浇筑,松铺系数根据水混凝土的干湿度,采用1.1-1.15之间。
所述的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中面层透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覆膜结合浇水的方式进行透水混凝土基层的养护,面层透水混凝土养护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待表面彻底干燥,将密封剂均匀喷涂于表面保护工作面。
所述的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中面层透水混凝土采用露骨料透水混凝土,在摊铺结束30分钟内采用表面处理剂做预处理,预处理后用冲洗,除去园路表面的杂物,裸露出天然石材的本色,以不松动颗粒为宜,再继续覆膜养护。
所述的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中路肩石材铺贴时每隔一定距离埋设一根盲管,当透水混凝土基层达到满载排水负荷时,盲管辅助排出由透水沥青路面下渗的雨水。
所述的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中沥青封层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电脑式智能自动化的印品检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能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