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烟气冷却器结合暖风器烟气加热器节能环保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69428.8 | 申请日: | 202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8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谢在杰;吴晓干;王定;魏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F23J15/06;F28D2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剑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82 | 代理人: | 刘万磊 |
| 地址: | 20033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烟气 冷却器 结合 暖风 加热器 节能 环保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烟气冷却器结合暖风器烟气加热器节能环保系统,包括空气预热器、烟气冷却器、电除尘器、脱硫吸收塔、烟气加热器、烟囱和暖风器,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烟气冷却器、电除尘器、脱硫吸收塔、烟气加热器和烟囱沿烟气流通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烟气冷却器、烟气加热器和暖风器通过第一管路依次连接形成第一余热循环回路,所述第一余热循环回路内设有第一循环水。本发明中,将烟气冷却器与暖风器联用并兼顾节能与环保,在保证消除白烟的环保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节能优化,将锅炉系统和汽机回热系统进行耦合,进一步降低煤耗,整体经济性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电厂节能降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烟气冷却器结合暖风器烟气加热器节能环保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系统中有着丰富的余热资源,包括各子系统产生的废水、废汽和废渣,其中最大的热量损失是电力系统的冷源损失,其包括锅炉的排烟损失和汽机的凝汽器排汽损失,可占整个电力系统整体损失80%以上。在燃煤电站中,锅炉是能量传递与转化过程中最基本的设备,也是第一大耗能设备。大型电站锅炉中,燃料化学能的90-94%可被工质吸收利用,余下6-10%以锅炉热损失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而在锅炉系统损失中,排烟热损失占锅炉全部热损失的60%以上,因此锅炉排烟蕴藏着巨大的余热资源。
在烟囱排烟前,常规都会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对烟气进行处理,脱硫后的烟气温度降到50℃左右,此时的湿烟气处于饱和状态,直接排放会使烟囱出口处出现大量液态凝结水,形成白色“烟羽”。特别是冬季时,湿烟羽相当严重,对周边产生一定的视觉污染。为消除白色“烟羽”,往往要在烟囱入口加装烟气加热器来提高排烟温度,烟气加热器的热源一般来源于锅炉的烟气余热。然而,现有的系统中往往是在锅炉空预器后端采用回转式GGH或布置烟气冷却器来吸收锅炉烟气余热,吸收的烟气余热直接加热烟囱入口的烟气。此种方式对能量的利用比较简单,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将过量的能量输出到烟囱排烟中,造成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利用烟气余热以提高电厂锅炉效率,并能消除白烟的新型烟气冷却器结合暖风器烟气加热器节能环保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烟气冷却器结合暖风器烟气加热器节能环保系统,包括空气预热器、烟气冷却器、电除尘器、脱硫吸收塔、烟气加热器、烟囱和暖风器,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烟气冷却器、电除尘器、脱硫吸收塔、烟气加热器和烟囱沿烟气流通方向依次连接;
所述烟气冷却器、烟气加热器和暖风器通过第一管路依次连接形成第一余热循环回路,所述第一余热循环回路内设有第一循环水。
进一步地,还包括送风机,所述送风机、所述暖风器和空气预热器通过第二管路依次连接;所述暖风器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二次风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从所述送风机送至所述暖风器的进风口,再由所述暖风器的出风口送至所述空气预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暖风器将二次风加热到70℃以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加热器,所述辅助加热器设于所述烟气冷却器和暖风器之间的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暖风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辅助加热器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循环水从所述烟气冷却器经所述烟气加热器流至所述暖风器的第一进水口,再从所述暖风器的第一出水口流出至所述辅助加热器的第二进水口,再由所述辅助加热器的第二出水口流回至所述烟气冷却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汽轮机组回热系统,所述辅助加热器通过第三管路和所述汽轮机组回热系统连接形成第二余热循环回路,所述第二余热循环回路内设有第二循环水。
进一步地,所述汽轮机组回热系统包括通过第四管路依次连接的八号低压加热器、七号低压加热器和六号低压加热器,所述第二循环水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从所述八号低压加热器、七号低压加热器依次流向所述辅助加热器,再从所述辅助加热器流出至所述六号低压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4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集料颗粒表面强化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恒温健康门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