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电解提铜的印刷线路板碱性蚀刻液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9387.2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4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华;顾晓聪;刘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臻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34 | 分类号: | C23F1/34;C23F1/46;C25C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华强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新区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电解 印刷 线路板 碱性 蚀刻 | ||
本发明涉及蚀刻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解提铜的印刷线路板碱性蚀刻液。本发明的碱性蚀刻液包括110‑150g/L氯化铜、140‑160g/L氯化铵、50‑150g/L羧酸铵、20‑80g/L氨基磺酸、20‑30升氨水/每升蚀刻液;pH为7.8‑8.8。本发明的适用于电解提铜的印刷线路板碱性蚀刻液,因为包含氨基磺酸,在电解时,可以形成氨基磺酸氯,作为氧化再生剂对于蚀刻液进行在线再生蚀刻液,蚀刻液的蚀刻能力大幅上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蚀刻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解提铜的印刷线路板碱性蚀刻液。
背景技术
印刷线路板的蚀刻工序为将蚀刻液喷洒在显影后的覆铜板上,利用蚀刻液与铜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前工序所做出的、有图案的印刷线路板上未受保护的非导体部分铜蚀刻去,形成线路。
目前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蚀刻液体系有酸性氯化铜蚀刻液和碱性氯化铜蚀刻液两种。碱性氯化铜蚀刻液使用氯化铜与氨水络合反应所生成的二价铜氨络合物Cu(NH3)4Cl2作为蚀铜剂,并与氧气、NH4+和Cl-反应,进行蚀铜剂的再生。
碱性氯化铜蚀刻液的蚀刻原理
现有的碱性氯化铜蚀刻液的主要成分为二价铜氨络合物Cu(NH3)4Cl2、氯化铵和氨水。其中,Cu(NH3)4Cl2在初始配制蚀刻液时由氨水与氯化铜产生络合反应得到:
CuCl2+4NH4OH→Cu(NH3)4Cl2+4H2O
随后,印刷线路板上的铜被[Cu(NH3)4]2+络离子氧化:
Cu(NH3)4Cl2+Cu→2Cu(NH3)2Cl
所生成的一价铜氨络离子[Cu(NH3)2]+不具有蚀刻能力。当蚀刻液中存在过量的NH4+和Cl-时,[Cu(NH3)2]+将快速地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二价铜氨络离子[Cu(NH3)4]2+,再次参与蚀铜,实现二价铜氨络离子[Cu(NH3)4]2+的循环再生:
4Cu(NH3)2Cl+4NH4Cl+4NH4OH+O2→4Cu(NH3)4Cl2+6H2O
与现有的酸性氯化铜蚀刻液相比,碱性氯化铜蚀刻液由于具有蚀刻速率快且容易控制、溶铜能力高、再生容易以及侧蚀小等优点,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上逐渐被更多地使用。
现有的碱性氯化铜蚀刻液的蚀刻工艺
由于在蚀刻加工过程中,碱性氯化铜蚀刻液中的组分配比会不断地变化,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通常使用自动检测投料控制机,对蚀刻液的比重参数进行检测,以实现碱性氯化铜蚀刻液的自动连续再生,从而控制蚀刻液保持稳定的蚀刻速率。该工艺通常需要将蚀刻液细分为两个单独组分,以根据具体参数进行投放:
1.氯化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臻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臻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3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