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8959.5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2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晏华斌;黄颖杰;崔弘明;杞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沛格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6 | 分类号: | A24F40/46;A24F40/40;A24F40/57;A24F40/2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远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模组 发烟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该加热模组包括外壳、加热组件和隔热组件,外壳包括底座和壳体,壳体设置于底座上,且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纳腔;加热组件设置于底座上,且位于容纳腔内,外壳与加热组件之间形成第一隔热腔;第一隔热组件设置于第一隔热腔内,第一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体和第一热反射体,第一热反射体设置于第一隔热体与外壳之间。本申请通过第一隔热体和第一热反射体的配合使用,大大降低了加热组件的热量损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热不燃烧烟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电子烟产品中,通常采用贴附石墨烯片的方式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具体的,利用石墨烯片横向热阻大的性能,阻隔发热体的热量传递至外壳。然而,通过在电子烟外围壳体的外壁上贴附石墨烯片的方式来防止发热体的热量损失时,由于石墨烯的纵向热阻小,其纵向的导热效果较好,发热体的热量会沿外围壳体所在的方向传输至其他部件上,进而产生较大的热损失。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发烟装置中发热体热量损失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模组,用于发烟装置,所述加热模组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纳腔;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外壳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形成第一隔热腔;以及
第一隔热组件,所述第一隔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热腔内,所述第一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体和第一热反射体,所述第一热反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热体与所述外壳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隔热体包括多孔隔热材料,所述多孔隔热材料填充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多孔隔热材料为玻璃纤维或者气凝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隔热体为隔热罩,所述隔热罩套设在所述加热组件的外周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热反射体为热反射膜或经表面处理形成的热反射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热反射膜为金属薄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金属薄片为铝箔。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隔热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隔热腔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一热反射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隔热体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加热模组还包括烟杯,所述烟杯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烟杯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二隔热腔,所述第二隔热腔与所述第一隔热腔相通;
所述第二隔热腔内设置有第二隔热组件,所述第二隔热组件包括第二隔热体和第二热反射体,所述第二热反射体设置于所述第二隔热体与所述壳体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热元件和发热元件,所述导热元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上设置有一收容部,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收容部内;
所述导热元件的外壁上开设有导气槽,所述导气槽自所述导热元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导热元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沛格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沛格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89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任务执行方法及装置、设备和介质
- 下一篇:茶叶破壁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