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SA网络的码流传输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68504.3 | 申请日: | 202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5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包秀国;杨云龙;刘伟;赵玉超;向广磊;李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北京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8/06 | 分类号: | H04W28/06;H04W28/10;H04W88/16;H04L67/109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gsa 网络 流传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SA网络的码流传输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大区中心采集控制面原始码流;回传原始码流;采集数据面原始码流;从所述各个省公司传输所述控制面原始码流和所述数据面原始码流至所述各个省公司下属的相关系统。核心网NVF集中化后,核心网网元均以虚拟机方式部署在云平台上,本发明采用TOR镜像结合分光采集的方式解决传统3/4G基于物理端口分光方式不适用的问题,还采取对大区原始码流进行分发回传给省公司方式,解决了5G控制面数据采取大区制集中部署,控制面数据不在本地机房问题,最后,采用SDTP协议针对原始码流进行封装,根据省份标识将不同省份的原始码流通过IP网络回传至省公司,保证了数据流能够在网络中安全稳定传输。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5GSA网络的码流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5GSA(5G Standaline)网络环境中,还没有稳定可靠的针于5GSA组网下原始码流(码流(Data Rate)是指在1秒钟内,通信端口在传输数据时高低电平变化的次数,也叫码率)的数据采集分发系统的总体方案。
5G采取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及基于服务的架构,传统的核心网网元均以虚拟机的方式部署在统一电信云上,传统的3/4G基于设备物理端口分光的数据获取方式将不适用于5G网络环境。5G控制面采取SBA(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服务化架构,并在部署上采取大区制,几个大省形成一个大区集中部署,而数据面UPF(User Plane Function)采取下沉的机制,下沉到地市甚至区县,原始码流的采集与分发方案将与4G等传统核心网采集具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现有的采集方案并不能适用与现在5GSA网络环境。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5GSA网络的码流传输方法和系统,不需要改动组网环境中网络设置、也不增加VNF(Network Virtualization Platform)之间的转发延时。分光和镜像端口比较少,对采集设备的部署和维护更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SA网络的码流传输方法,包括:
基于大区中心采集控制面原始码流,具体为,基于机柜顶交换机和虚拟交换机对从VNF流入的流量进行镜像,基于GRE封装镜像的流量并传输至大区中心的数据中心网关,基于分光设备对在机柜列交换机和大区中心的数据中心网关之间传输的东西向流量和南北向流量进行分光采集;
回传原始码流,具体为,基于SDTP协议对大区中心采集的控制面原始码流进行封装,回传控制面原始码流至各个省公司;
采集数据面原始码流,具体为,基于分光设备对在机柜列交换机和各个省公司的数据中心网关之间传输的数据面原始码流进行采集;
从各个省公司传输控制面原始码流和数据面原始码流至各个省公司下属的相关系统。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5GSA网络的码流传输系统,包括:
控制面原始码流采集装置,用于基于机柜顶交换机和虚拟交换机对从VNF流入的流量进行镜像,基于GRE封装镜像的流量并传输至大区中心的数据中心网关,基于分光设备对在机柜列交换机和大区中心的数据中心网关之间传输的东西向流量和南北向流量进行分光采集;
原始码流回传装置,用于基于SDTP协议对大区中心采集的控制面原始码流进行封装,回传控制面原始码流至各个省公司;
数据面原始码流采集装置,用于基于分光设备对在机柜列交换机和省公司的数据中心网关之间传输的数据面原始码流进行采集;
第二汇聚分流设备,第二汇聚分流设备设置于省公司,用于接收控制面原始码流和数据面原始码流,将接收后的控制面原始码流和数据面原始码流传输至相关的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北京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北京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8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方位外观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桥梁排水渠格栅板收集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