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试井解释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7978.6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6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丽;张允;张慧;朱桂良;程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7/00;E21B47/06;G06F30/2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敏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释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以及 计算机 设备 | ||
1.一种试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油藏参数,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其中,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包括溶孔、裂缝和溶洞,所述试井解释模型基于流体粘度、有效厚度、径向距离、时间、形状因子、原油体积系数、产量、孔隙度、压缩系数和压力建立的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溶洞的流体渗流模型;
根据所述试井解释模型,求取实空间井底压力解;利用所述实空间井底压力解绘制实空间试井理论曲线;
将所述实空间试井理论曲线与试井实测数据进行拟合,以获取所述实空间试井理论曲线与所述试井实测数据的拟合曲线;
通过所述实空间试井理论曲线与所述试井实测数据的拟合曲线进行试井解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油藏参数,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其中,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包括溶孔、裂缝和溶洞,还包括:
基于流体粘度、径向距离、时间、形状因子以及裂缝和基质的渗透率、压力、孔隙度、压缩系数,建立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
基于所述地层渗流模型和所述流体渗流模型,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渗透强度进行地层区域划分;
所述基于流体粘度、径向距离、时间、形状因子以及裂缝和基质的渗透率、压力、孔隙度、压缩系数,建立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包括:针对划分后的每个地层区域,分别建立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其中,每个地层区域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μ表示流体粘度,Kf表示裂缝渗透率,pf表示裂缝压力,r表示径向距离,Q表示地层区域且Q为正整数,α表示形状因子,Km表示基质渗透率,pm表示基质压力,φf表示裂缝孔隙度,Ctf表示裂缝压缩系数,t表示时间,φm表示基质孔隙度,Ctm表示基质压缩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流体粘度、有效厚度、径向距离、时间、形状因子、原油体积系数、产量、孔隙度、压缩系数和压力,建立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溶洞的流体渗流模型,包括:
当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为多个溶洞时,根据钻遇溶洞周围的其余溶洞向着所述钻遇溶洞窜流的过程、连接条件以及所述钻遇溶洞周围其余溶洞的单洞渗流模型,建立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所述钻遇溶洞的流体渗流模型,其中,当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为多个溶洞时,所述钻遇溶洞的流体渗流模型的表达式为:
……
其中,R表示溶洞半径,h表示有效厚度,Kf表示裂缝渗透率,μ表示流体粘度,pf表示裂缝压力,r表示径向距离,rw表示油井半径,Ctv表示溶洞压缩系数,φv表示溶洞孔隙度,pw表示油井压力,C表示井筒储集系数,φv表示油井孔隙度,t表示时间,n表示裂缝的总数且n=1,2,……,i……,q代表产量,B代表原油体积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进行无因次化,以获取无因次试井解释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试井解释模型,求取实空间井底压力解,包括:
对所述无因次试井解释模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以得到拉式空间的井底压力解;
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法将拉式空间的井底压力解反演到实空间,获取所述实空间井底压力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79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