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变效应的阶进式磨-抛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7217.0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3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虎;袁巨龙;吕冰海;杭伟;王旭;陈泓谕;王思学;洪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57/02;C09K3/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牛顿 流体 剪切 流变 效应 阶进式磨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变效应的阶进式磨-抛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具有剪切流变效应的非牛顿流体基液中混入磨料和添加剂,搅拌均匀,制成剪切流变磨抛液,加入机床磨削液站;
(2)在完成传统粗磨、半精磨之后的精磨阶段,从砂轮切入端沿砂轮线速度方向对磨削区提供剪切流变磨拋液,替代传统磨削液;
(3)数控程序中设置磨削深度大于零,根据剪切流变磨拋液流变曲线设定砂轮线速度,控制磨拋液的剪切流变效果,进而提升楔形磨削区的流体动压力场强度,实现工件表面低损伤磨削;
(4)数控程序中设置磨削深度等于零,根据剪切流变磨拋液的流变曲线,以及工件材料的磨削工艺参数范围设定砂轮线速度,控制磨拋液的剪切流变效果,对磨削表面进行磨-抛复合加工;
(5)数控程序中设置砂轮与工件为非接触状态,对磨削表面进行剪切流变抛光,通过调整磨拋液流变特性、砂轮线速度、工件进给速度、砂轮-工件间隙,控制抛光过程表面各点材料去除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变效应的阶进式磨-抛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步骤(4)、步骤(5)的阶进式磨-抛加工过程中,剪切流变磨拋液从砂轮切入端沿砂轮线速度方向进入楔形磨削区后,在楔形磨削区形成流体动压力场;磨拋液在砂轮剪切作用下发生流变效应,包括剪切增稠、剪切固化或剪切膨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变效应的阶进式磨-抛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低损伤磨削过程中,砂轮和被磨削工件处于接触状态,即磨削深度大于零,为0~10μ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变效应的阶进式磨-抛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损伤磨削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
3.1)剪切流变磨拋液流变效应强化楔形磨削区流体动压力场强度,进而增加磨削过程垂直材料去除剪切面方向的静水压强,促进硬脆材料塑性域去除;
3.2)剪切流变磨拋液柔性把持游离磨粒,去除砂轮结合剂材料,实现砂轮在线修锐;
3.3)剪切流变磨拋液柔性把持游离磨粒,对磨削表面损伤层进行抛光。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变效应的阶进式磨-抛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复合磨抛过程中程序设定磨削深度为零,砂轮-工件处于准接触状态,实际磨削深度等于前一道磨削之后的残留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变效应的阶进式磨-抛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磨抛过程中材料去除通过以下两方面实现:
4.1)光磨,材料去除源于工件-工具系统的弹性变形;
4.2)剪切流变磨拋液柔性把持游离磨粒,对磨削表面损伤层进行抛光。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变效应的阶进式磨-抛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砂轮和被加工件处于非接触状态,砂轮相对被加工件的间距大于零,为0~5mm。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变效应的阶进式磨-抛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去除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剪切流变磨拋液柔性把持游离磨粒,在流体动压力场内实现对磨削表面的抛光。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变效应的阶进式磨-抛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剪切流变效应的非牛顿流体基液为以下之一:聚乙二醇和二氧化硅微粒组成的非牛顿流体、多羟基聚合物和水组成的非牛顿流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三醇组成的非牛顿流体;
所述非牛顿流体基液占磨拋液质量分数的50%~95%。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非牛顿流体剪切流变效应的阶进式磨-抛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料为以下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金刚石、立方氮化硼、氮化硅、碳化硅、碳化硼、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铈、氧化铬、氧化铁、氧化镁;
所述磨料的粒径范围为0.5-10μm,占抛光液质量分数的5%~50%;
所述添加剂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分散剂、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化学活性剂;
所述添加剂在剪切流变磨拋液中的含量低于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72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