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接式放卷机活动对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6514.3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4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佐;陈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通配宝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6/06 | 分类号: | B65H1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李冰 |
地址: | 5235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接 式放卷机 活动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放卷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对接式放卷机活动对接组件,包括:对接盘二,滑动设置在一可升降的安装于机架上的支座上,对接盘二装配成在滑动离开支座时,通过被与其转动连接的支撑板进行支撑,支撑板连接在固定于支座上的油缸的伸出端上;进料膨胀部,设置在对接盘二上,油缸与进料膨胀部之间设置有传动件二,对接盘二在支座上滑动时,传动件二能够让进料膨胀部进行膨胀,由铝条捆中空位置对铝条捆进行由内向外的抵紧,其中,进料膨胀部包括垂直安装于对接盘二上的呈管状的插柱,插柱的表面开设有三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伸出孔。本发明直接将横置的铝条捆撑开后再翻转对接,不需要将铝条捆竖起后再进行对接,铝条捆的对心较为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卷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接式放卷机活动对接组件。
背景技术
铝棒加工时,需要将铝棒加工成较长的铝条,随后需要对铝条进行收卷,在将铝条收卷后,需要将成捆的铝条运输至切断车间,成捆的铝条被安装在放卷机上,放卷后将铝条切断成标准长度的铝条。
放卷机在放卷前,操作人员首先要将铝条捆绑在吊机的移动小车底部的布带上,随后将吊机升起,带动铝条捆升起,随后,一个操作人员控制铝条捆的升起高度,另一个操作人员将竖直升起的铝条捆的中空部位对准放卷机的膨胀机构,在多次挪动铝条捆的位置后,才能将其对准放卷机的膨胀机构,最后,操作人员将铝条捆推动至放卷机的膨胀机构的外侧,随后膨胀机构撑开,最后将压板插入膨胀机构处,锁紧压板,压板将铝条捆的侧面压紧,启动放卷机的电机,放卷机放卷。
但是,操作人员需要使用吊机将铝条捆吊呈竖直状态后,再将其放置在膨胀机构上,人工不断的控制吊机的移动,将铝条捆的中空部位不断的对准膨胀机构,而处于悬空状态的铝条卷容易晃动或转动,操作起来十分的不便,难以有效对准,而且,在操作者将铝条捆对准膨胀机构是,还得需要另一个操作者使用支撑杆等工具将铝条捆推动至膨胀装置外侧,人工操作较为麻烦,最后还得人工将压板安装在膨胀机构外侧,压紧铝条捆后,再进行锁紧,整个过程在操作时较为不便,尤其是在将铝条捆与膨胀机构对心时,需要多人互相辅助,操作较为繁琐。
因此,亟需一种对接式放卷机活动对接组件,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接式放卷机活动对接组件,通过对接盘二上放置完铝条捆后,对接盘二随着油缸继续运动,传动件二将进料膨胀部撑开,铝条捆的内圈被抵紧,随着油缸的继续推进,抵紧的铝条捆和对接盘二随着支撑板翻转的方法,解决了操作人员需要使用吊机将铝条捆吊呈竖直状态后,通过多个操作工多次的调整铝条捆与膨胀机构的中心后,才将铝条捆插入放卷机的膨胀机构的表面,铝条卷需要转动至竖直方向后对心,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进而达到铝条捆的对心较为方便,铝条捆呈横置状态,进料膨胀部在撑开时,较为方便,铝条捆被撑开后的固定效果较好的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对接式放卷机活动对接组件,包括:
对接盘二,滑动设置在一可升降的安装于机架上的支座上,对接盘二装配成在滑动离开支座时,通过被与其转动连接的支撑板进行支撑,支撑板连接在固定于支座上的油缸的伸出端上;
进料膨胀部,设置在对接盘二上,油缸与进料膨胀部之间设置有传动件二,对接盘二在支座上滑动时,传动件二能够让进料膨胀部进行膨胀,由铝条捆中空位置对铝条捆进行由内向外的抵紧,其中,
进料膨胀部包括垂直安装于对接盘二上的呈管状的插柱,插柱的表面开设有三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伸出孔,伸出孔内设有可沿插柱径向伸缩的伸缩块,伸缩块的外端固定有进料膨胀板,伸缩块的内端转动连接有膨胀杆,膨胀杆远离伸缩块的一端铰接有螺套,螺套通过螺纹连接膨胀螺杆被支撑在对接盘二上,膨胀螺杆可转动安装于对接盘二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通配宝铝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通配宝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6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