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热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65672.7 | 申请日: | 202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2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美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1/106 | 分类号: | C09D11/106;C09D11/0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秦伟华 |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导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泥,所述导热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端含氢硅油5‑10份、表面处理剂0.5‑2份、功能助剂1‑3份、导热填料70‑80份、基体10‑20份。该导热泥的制备方法包括:(1)导热填料的改性;(2)将基体、端含氢硅油加入到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改性导热填料及功能助剂,高速搅拌,得到混合料;(3)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料置于真空度为0.08MPa,温度为50°C下进行真空加热除泡1h,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导热泥。本发明通过采用合适的组分和配比,使得制得的导热泥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较低的热阻抗,并且耐高温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不断将更强大的功能集成到更小组件中,温度控制已经成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关键之一,即在架构紧缩,操作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带走更大单位功率所产生的更多热量。每降低10℃对敏感元器件的正常使用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元器件的热传导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信号的处理速度,以及增加设备的功率耗散等。通常情况下,为了解决发热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工业界在电子元件上方安置散热片来对元器件进行散热。但是,限于现在的工业生产技术,电子元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接触面不能达到理想的平整面。当二者接触时,空气会存在于二者之间的界面缝隙中,增加界面热阻,严重影响整体的散热效果。由此开发出了许多散热技术及相关的散热材料,其中导热泥就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导热泥大都以硅树脂为基材,添加导热填料及粘结材料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并通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胶状物。并且导热泥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按需求捏成某种形状,填充于需冷却的电子元件与散热器/壳体等之间,使其紧密接触、减小热阻,快速有效地降低电子原件的温度,从而延长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其可靠性。
但是随着电子产品整机小型化及大功率化的快速发展,发热组件温度不断地升高,现有的导热泥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因此研制开发具有高导热率、稳定的传热性能、较低的热阻抗,以及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已成为业内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热泥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导热性能优异、热阻抗低、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的导热泥,可满足电子发热元器件的散热要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导热泥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热泥,所述导热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端含氢硅油的粘度为500-8000Pa.s。
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处理剂为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
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助剂包括增塑剂、分散剂、增稠剂和流平剂,且各自所占的重量份数为:增塑剂3-5份、分散剂 2-4份、增稠剂1-2份、流平剂0.5-1份。
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填料由氮化铝、氧化锌和纳米金刚石组成。
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氮化铝的颗粒尺寸为15-50μm,所述氧化铝的颗粒尺寸为1-5μm,所述纳米金刚石的颗粒尺寸为 20-100nm。
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基体选自二甲基硅油、氨基硅油、苯基硅油、羟基硅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导热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美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美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5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