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麦冬须根、乌梅饮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65587.0 | 申请日: | 202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2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张慧;赵丹;戴维;叶坤浩;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52;A23L33/105 |
| 代理公司: | 天津英扬昊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27 | 代理人: | 吴扬 |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麦冬 须根 乌梅 饮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麦冬须根、乌梅成分的饮料,该饮料色泽棕黄,口感清甜,具有养阴生津、补气润肺、消暑解渴的功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体积份的原料调配而成:麦冬须根提取物1‑3份、乌梅45‑60份、冰糖60‑65份、饮用水1200‑1350份。本发明所需设备简单、成本价格低廉,可以实现快速投产、快速收益。本发明制备工序简单、生产时间短,且具有环境污染小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麦冬须根、乌梅饮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麦冬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能,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麦冬须根与麦冬药材具有类似的功效,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经四川省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麦冬须根可以作为四川省地方特色食品使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麦冬须根》 DBS51/007-2019)。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乌梅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功能,是国家批准的药食同源物质。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能。
麦冬须根有甘甜味,乌梅有果酸味,该二种药材配伍具有养阴生津、补气润肺、消暑解渴的功效,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一种饮品包含将麦冬、乌梅的营养成分,人们想要摄取成分只能将麦冬、乌梅进行食用,不方便营养的摄入,进过各种研究,本发明采用麦冬须根提取物的方式加入其中,极大程度的保留了麦冬须根中多糖、皂苷和黄酮类等生物活性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麦冬须根、乌梅成分的饮料,该饮料色泽棕黄,口感清甜,具有养阴生津、补气润肺、消暑解渴的功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体积份的原料调配而成:麦冬须根提取物1-3份、乌梅45-60份、冰糖60-65份、饮用水1200-1350份。
所述麦冬须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将麦冬须根进行清洗、烘干,处理后进行粉碎,粉碎后过标准筛,筛分后将麦冬须根粉末加到25-30倍体积的水中,然后在混合液体中进行超声波提取,超声波提取所用超声波功率350W,超声波温度60℃,超声波提取60min;超声波提取后的混合溶液利用HCl溶液将pH 调到4.5,将混合溶液温度降到46℃,再分别加入等比例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量为麦冬须根投料量的0.4%,酶解80min,冷却后抽虑得到的提取液,将提取液真空浓缩,再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110℃,干燥后得到黄色的麦冬须根提取物。
原料调配的方法为:取麦冬须根提取物1-3份、乌梅45-60份、冰糖60-65 份、饮用水1200-1350份,用600-675份的饮用水微沸熬制2h乌梅两遍,滤出乌梅,待溶液温度约50℃时加入麦冬须根提取物和冰糖,充分溶解,混匀,装入合适的容器,85℃水浴20min,即得。
所述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量分别为麦冬须根投料量的0.4%。
所述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总量为麦冬须根投料量的0.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为一种含有麦冬须根、乌梅成分的饮料,该饮料色泽棕黄,口感清甜,具有养阴生津、补气润肺、消暑解渴的功效。本发明所需设备简单、成本价格低廉,可以实现快速投产、快速收益。本发明制备工序简单、生产时间短,且具有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一般的麦冬根须无法单独使用或者需要和麦冬整体进行使用,而本发明需要的原料简单,麦冬只需利用麦冬根须即可,原料简单,可以将无用的废物根须进行使用,也可以使其达到麦冬药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例所示,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5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