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蛇形菌素人工抗原在酶联免疫试剂盒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5165.3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6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梅;崔海峰;冯才伟;宋灏;王兆芹;马玉华;彭正学;周兵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勤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43;G01N33/535;G01N33/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蛇形 菌素 人工 抗原 免疫 试剂盒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蛇形菌素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它包括:包被有包被原的酶标板、蛇形菌素标准品溶液、蛇形菌素抗体、酶结合物浓缩液、酶结合物稀释液、底物显色液、终止液、洗涤液,所述包被原为蛇形菌素偶联抗原,所述酶结合物为酶标记的蛇形菌素抗体,所述蛇形菌素抗体是由免疫原免疫动物得到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蛇形菌素的方法,它包括:首先进行样品前处理,然后用试剂盒进行检测,最后分析检测结果。本发明提供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可用于检测谷物和饲料样本中蛇形菌素的含量,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灵敏度高、能够现场监控且适合大量样本的筛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蛇形菌素人工抗原在酶联免疫试剂盒中的应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蛇形菌素人工抗原分子结构以及用于检测蛇形菌素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可定性、定量检测谷物和饲料中蛇形菌素药物的残留量。
背景技术
蛇形菌素,又称二乙酰镳草镰孢菌烯醇(DAS),与T-2毒素相似,均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污染粮食作物与饲料,毒性较DON高,损伤人和动物的多种组织器官,与T-2毒素的作用相似。
为了减少其对人畜的影响,有效而快速地检测食物及饲料中的DAS就显得非常重要。与传统应用的生物学检测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相比,免疫化学检测法对真菌毒素时检测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准确、可以批量监测、样品处理简单、能实现自动化操作等优点。而免疫化学法检测DAS的前提则是需要具备针对DAS的抗体。本发明为快速检测方法,用时短,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基层单位大批量地检测样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谷物和饲料中蛇形菌素药物残留量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并提供一种高效、准确、简便、适于大批量样品筛选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本发明试剂盒,它包括:包被有包被原的酶标板、蛇形菌素标准品溶液、蛇形菌素抗体、酶结合物浓缩液、酶结合物稀释液、底物显色液、终止液、洗涤液,所述包被原为蛇形菌素偶联抗原,所述酶结合物为酶标记的蛇形菌素抗体。
所述蛇形菌素特异性抗体是以一种蛇形菌素人工抗原作为免疫原制备获得,所述蛇形菌素特异性抗体可为蛇形菌素单克隆抗体或蛇形菌素多克隆抗体,其中优选蛇形菌素单克隆抗体。
所述酶结合物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细菌提取碱性磷酸酯酶,其中优选辣根过氧化物酶;酶结合物是由酶和蛇形菌素抗体偶联得到的。
为了更方便现场监控和大量样本筛查,所述试剂盒还包括蛇形菌素标准品溶液、底物显色液、终止液、洗涤液。
所述蛇形菌素标准品溶液6瓶,浓度分别为0μg/L,0.4μg/L,0.8μg/L,1.6μg/L,3.2μg/L,6.4μg/L。
当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时,所述底物显色液由底物液A液和底物液B液组成,A为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脲,B液为邻苯二胺或四甲基联苯胺,所述终止液为1~2mol/L的硫酸溶液或盐酸缓冲液;当标记酶为细菌提取碱性磷酸酯酶时,所述底物显色液为对硝基磷酸盐缓冲液,所述终止液为1~2mol/L氢氧化钠溶液。
所述洗涤液优选为pH值为7.4,含有0.5%~1.0%吐温-20、0.01‰~0.03‰叠氮化钠防腐剂、0.1~0.3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百分比为重量体积百分比。
其中在酶标板制备过程中所用到的包被缓冲液为pH值为9.6,0.05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封闭液为pH值为7.1~7.5,含有1%~3%酪蛋白、0.1~0.3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所述百分比为重量体积百分比。
本发明中酶标板的制备过程为:用包被缓冲液将包被原稀释成20μg/mL,每孔加入100μl,25℃避光孵育2h或4℃过夜,倾去孔中液体,用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30s,拍干,然后在每孔中加入150~200μl封闭液,25℃避光孵育1~2h,倾去孔内液体拍干,干燥后用铝膜真空密封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勤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勤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5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