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双向弯曲的模块化多功能软体灵巧手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65144.1 | 申请日: | 202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0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丛明;杜宇;毕聪;王明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B25J13/08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潘迅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弯曲 模块化 多功能 软体 灵巧 | ||
1.一种可双向弯曲的模块化多功能软体灵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化多功能软体灵巧手包括大手掌(1)、安装在手掌上的五根可双向弯曲的气动手指执行器(2)、小手掌(3)及硅胶可调连接件(4)、气动手指执行器(2)作为气动手指,其中,第一根气动手指执行器(2)安装在小手掌(3)上,其他四根气动手指执行器(2)安装在大手掌(1)上指;所述大手掌(1)和小手掌(3)之间通过硅胶可调连接件(4)连接,硅胶可调连接件(4)能够调节尺寸,以适应不同人的手背及手腕;
所述每根气动手指执行器(2)结构相同,采用模块化设计,均由掌关节(21)、近端关节(22)、远端关节(23)、近端指节(24)、远端指节(25)、指尖(26)及弯曲传感器(27)组成,其中,掌关节(21)、近端关节(22)和远端关节(23)为三个气动软体关节,近端指节(24)、远端指节(25)为两个软体的增强型结构;所述掌关节(21)、近端指节(24)、近端关节(22)、远端指节(25)、远端关节(23)、指尖(26)彼此独立,依次通过氰基丙烯酸酯粘接;所述三个气动软体关节和两个增强型结构均设有气孔(28),通过气孔(28)与气路相连,实现独立或耦合的驱动控制;所述弯曲传感器(27)端部与大手掌(1)、小手掌(3)固连,粘接在气动手指执行器(2)下方,能够实现对各关节弯曲角度的实时监测与控制;通入压力气体时掌关节(21)、近端关节(22)和远端关节(23)能够实现弯曲,近端指节(24)、远端指节(25)能够实现伸长;
所述软体掌关节(21)、近端关节(22)和远端关节(23)采用气动网络原理,各部件结构如下:
所述掌关节(21)由上层快气网结构、中间薄板和下层慢气网结构组成,上、下层之间与中层薄板粘接,彼此不连通;上、下层结构侧面分别设置气孔(28)用于与气路的单独连接,通过气路分别对掌关节(21)的上下层充气时,由上层快气网结构实现正向的弯曲运动,由下层快气网结构实现反向的主动伸缩运动;
根据人手实际弯曲特性,所述近端关节(22)、远端关节(23)为倒梯形、上宽下窄,保证与手指更好的贴合;所述近端关节(22)、远端关节(23)内部与掌关节(21)上层快气网结构相似,在上表面设置气孔(28)用于与气路连接,在充气时能够实现正向的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弯曲的模块化多功能软体灵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掌关节(21)中,所述上层快气网结构由三个向上凸起的矩形中空膨胀气腔组成,气腔上壁及侧壁厚度为1.5mm、腔室之间的内壁厚度为1mm,当加压时,扩展腔室的顶部并拉伸腔室的内壁,使掌关节(21)向下弯曲,类似于人手的握拳动作;所述下层慢气网结构:内部由半圆形通道连接的间隔排布的矩形气腔组成,每个独立的矩形气腔厚度为2mm,矩形气腔之间的间隔厚1.5mm,当加压时,扩展腔室的底部并拉伸腔室的内壁,使掌关节(21)向上弯曲,类似于人手向手背方向的主动伸缩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弯曲的模块化多功能软体灵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掌关节(21)、近端关节(22)和远端关节(23)由超弹性硅胶材料制成,采用分体式浇筑的工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弯曲的模块化多功能软体灵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指节(24)、远端指节(25)由超弹性硅胶材料制成,采用分体式浇筑的工艺,其上表面的气孔(28)与气路连接,在充气时实现伸长,用于更好地贴合人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弯曲的模块化多功能软体灵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指节(24)、远端指节(25)内部设计为等距的增强型结构,由厚度为2mm、半径分别为5mm和6mm的圆柱空腔交替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弯曲的模块化多功能软体灵巧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传感器(27)由硅胶材料包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大华中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51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水供应系统用的安全阀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胶囊内窥镜及其天线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