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实现逃生的应急智能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4782.1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童禹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禹霖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49/00;E05B45/08;E05B9/00;E05B15/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3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逃生 应急 智能 | ||
1.一种能实现逃生的应急智能锁,包括一个电动锁,电动锁具有锁壳(1)和锁体(4),锁体(4)在锁壳(1)内部的正中间位置,其特征是:在锁体(4)与锁壳(1)的前面板之间是控制模块(11)和指纹模块(14),在锁体(4)与锁壳(1)的后面板之间设有微型电动机(13)、齿轮(12)、插销(9)、弹射模块(15)和传感器模块(3);所述的微型电动机(13)的输出轴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且同轴心地固定连接齿轮(12),齿轮(12)的上方是水平的一根插销(9),插销(9)的半段上设有齿条(8),齿条(8)和齿轮(12)相啮合;所述的控制模块(1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微型电动机(13)和电动锁;所述的弹射模块(15)由前金属板(15a)、后金属板(15b)、固定柱(18)、强力弹簧(19)组成,前金属板(15a)和后金属板(15b)都竖直布置,前金属板(15a)与锁壳(1)固定连接,在前金属板(15a)和后金属板(15b)之间固定连接前后水平布置的强力弹簧(19)和固定柱(18),固定柱(18)后端固定连接在后金属板(15b),前端向前伸出前金属板(15a)且在前端开有固定柱通孔(26),无齿条(8)的插销(9)这端有间隙地穿在固定柱通孔(26)中,使强力弹簧(19)处于最大的压缩状态;锁壳(1)的后面板开有与后金属板(15b)位置对应的方孔,后金属板(15b)的外形尺寸小于对应的方孔,该方孔后方是L型的门框(20);所述的传感器模块(3)包括接口(3a)、烟雾传感器(3b)、报警器(3c)、温度传感器(3d)、红外传感器(3e)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f),烟雾传感器(3b)、报警器(3c)、温度传感器(3d)和红外传感器(3e)分别通过接口(3a)与控制模块(11)相连接;锁壳(1)的后面板上固定嵌有与传感器模块(3)位置对应的透明挡板(17),透明挡板(17)上开有多个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实现逃生的应急智能锁,其特征是:烟雾传感器(3b)每隔1秒检测空气中是否存在烟雾,温度传感器(3d)每隔1秒监控温度变化,红外传感器(3e)每隔1秒探测室内是否存在火源,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f)探测是否存在剧烈震动,将测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模块(11),控制模块(11)将接收的数据与内置的对应的参数阈值进行比较,当不符合阈值要求时,控制模块(11)工作,判断电动锁的状态,如果电动锁处于上锁状态,控制模块(11)控制电动锁解锁,在解锁状态,控制微型电动机(13)转动,带动插销(9)脱离固定柱(18),后金属板(15b)弹出锁壳(1)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实现逃生的应急智能锁,其特征是:所述的阈值要求是:烟雾传感器(3b)监测的烟雾的浓度超过0.65%FT且温度传感器(3d)监测到的温度在3秒内急剧上升30摄氏度或者温度持续5秒在45摄氏度以上,则控制模块(11)工作;红外传感器(3e)每隔1秒探测室内,当存在火源且温度传感器(3d)检测到的温度在3秒内急剧上升30摄氏度或者温度持续5秒在45摄氏度以上,则控制模块(11)工作;当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f)探测到偏移量对应4级地震强度及以上,控制模块(11)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实现逃生的应急智能锁,其特征是:后金属板(15b)弹出时,控制模块(11)控制报警器3c报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实现逃生的应急智能锁,其特征是:锁壳(1)的前面板上开有指纹模块孔(7),指纹模块(14)位于指纹模块孔(7)的位置,指纹模块(14)与控制模块(11)通过信号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实现逃生的应急智能锁,其特征是:控制模块(11)包含有电压转换模块和单片机,烟雾传感器(3b)、红外传感器(3e)、温度传感器(3d)、三轴加速度传感器(3f)采集到的信号经电压转换电路转变为数字量后送入单片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禹霖,未经童禹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47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压电网状态信息的同步采集处理方法
- 下一篇:用电设备的供电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