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定位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64425.5 | 申请日: | 2020-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9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华;朱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华 |
| 主分类号: | A61M5/42 | 分类号: | A61M5/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 地址: | 26600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分泌 注射 定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定位装置,本发明包括包括手持圆柱和螺接在手持圆柱任意一端的柱帽,手持圆柱上开设有一组贯穿其两个底面的第一圆形通槽,手持圆柱外侧壁的中部固定设有滑槽环体,滑槽环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一组定位盲槽,滑槽环体上转动连接有与之匹配的定位环体,定位环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定位通槽,定位螺栓的杆体穿过定位通槽并螺接在定位盲槽中,柱帽包括套筒和转动连接在套筒任意一端筒口处的圆台体,圆台体上开设有一个与第一圆形通槽半径相同的第二圆形通槽;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解决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存在的注射位置选取较为困难和身材较瘦的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的操作过程较为麻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内分泌科是医院中一个专门治疗内分泌科疾病的地方,主要负责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治。由于糖尿病的不可治愈性,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依靠注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其中正确的注射胰岛素方式中需要注意以下几项:
第一、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主要有腹部、双上臂外侧、臀部和大腿外侧,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所以选择腹部肚脐周围旁开两厘米的区域,这个区域位置是胰岛素注射的最佳的部位,优势是吸收比较均衡,且不容易受运动的影响;
第二、注射胰岛素的时候需要注意,每一次注射的位置与上一次注射的位置应该要间隔2到3厘米;
第三、注射的部位应该是皮下组织,不要打到肌肉层,可以避免胰岛素吸收的波动性,注射者如果比较瘦,需要将腹部的皮肤轻轻捏起倾斜45度后再进行注射,如果是比较胖的患者则可以直接进针,注射完胰岛素后至少要停留五秒钟以上才能拔出胰岛素针。
但是,现有技术中患者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时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注射位置的选取较为困难,患者在进针时通常采用目测的方式来确定本次进针的位置与上次进针的位置之间是否间隔2~3厘米,由于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频率大于针眼伤口完全愈合的速度,所以患者的腹部上会同时存在若干个针眼,那么患者就很难分辨出哪个针眼是上一次的注射针眼,从而患者也就无法保证本次注射的位置与上一次的注射位置之间相间隔2~3厘米;
第二、身材较瘦的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的操作过程较为麻烦,因为身体较瘦的患者注射胰岛素时还需要将腹部皮肤轻轻捏起倾斜45°后在注射,从而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定位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存在的注射位置选取较为困难和身材较瘦的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的操作过程较为麻烦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内分泌科用注射定位装置,包括手持圆柱和螺接在手持圆柱任意一端的柱帽;所述手持圆柱上对称地开设有一组贯穿其两个底面的第一圆形通槽,所述手持圆柱外侧壁的中部固定设有滑槽环体,所述滑槽环体的侧面上对称地开设有一组定位盲槽,所述滑槽环体上转动连接有与之匹配的定位环体,所述定位环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一个半径尺寸与定位盲槽匹配的定位通槽,定位螺栓的杆体穿过所述定位通槽并螺接在定位盲槽中,所述定位螺栓顶部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处固定设有与之匹配的透明密封盖,所述手持圆柱上异于柱帽所在一端的底面中部设有吸盘;所述柱帽包括套筒和转动连接在套筒任意一端筒口处的圆台体,所述圆台体上开设有一个与第一圆形通槽半径相同的第二圆形通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华,未经王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44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