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里面具有救生小球的救生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4243.8 | 申请日: | 2020-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4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市龙文区健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06 | 分类号: | B63C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里面 救生 小球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里面具有救生小球的救生仓,包括救生仓、护板和仓盖,所述救生仓的内侧粘接有帆布,所述帆布上粘接有拉链,所述救生仓的底部装有小球,所述仓盖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气仓,所述仓盖的外边侧粘接有气囊,所述仓盖的另一侧一体成型有把手,所述仓盖的一侧安装有阀门一,所述仓盖的另一侧设置有阀门二,该球里面具有救生小球的救生仓便于对重要资料或者私密资料的存放和拿取,保护重要资料或者私密资料不被外泄,防止资料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掉落或者弄乱,提高搬运的效率,提高装置的适应性,适用于沉船或其他事故中的人员逃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球里面具有救生小球的救生仓。
背景技术
救生仓是在船舶或水上设施所必须的救生设备,能够保障在发生沉船或者水面工作平台发生事故后,能够有效的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现有的救生仓具有使用简单、质量轻盈、便于存放和取用、结构牢固、便于加工生产、安全性能高等优点,能够满足船舶或水上设施等用于人员安全逃生的使用要求,然而对于现有的救生仓而言,一方面,在遇到强风或者大浪时,救生仓容易大幅度的摇晃,甚至出现翻滚的状况,人员在救生仓内容易因跌倒或翻滚等而受伤,不利于保障人员的健康安全,另一方面,在事故发生后,人员进入救生仓内,救生仓容易因暴风或者大浪等导致救生仓容易与礁石或者沉船上掉落的其他物品相撞,进而容易造成救生仓被破坏,不利于保障救生仓和人员的安全,再一方面,在使用时,不利于快速的将仓盖盖好,容易导致关闭不牢固,进而容易出现漏水的状况,不利于救生仓的快速密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球里面具有救生小球的救生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结构新颖,功能多样,适用于沉船或其他事故中的人员逃生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球里面具有救生小球的救生仓,包括救生仓、护板和仓盖,所述护板粘接在救生仓的外边侧,所述仓盖安装在救生仓的顶部,所述救生仓的内侧粘接有帆布,所述帆布上粘接有拉链,所述救生仓的底部装有小球,所述仓盖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气仓,所述仓盖的外边侧粘接有气囊,所述仓盖的另一侧一体成型有把手,所述仓盖的一侧安装有阀门一,所述仓盖的另一侧设置有阀门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护板为橡胶护板,所述护板均匀分布在救生仓的外边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小球为橡胶小球,所述小球包括小球一、小球二和小球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小球一的内侧装有空气,所述小球二的内侧装有空气和水,所述小球三内装有空气和食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帆布粘接在救生仓的内壁上,所述帆布的数量为2个,两个所述帆布通过拉链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救生仓的顶部一体成型有进口,所述仓盖的顶部卡在进口的顶部,所述仓盖的底部卡在进口的内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仓盖的内侧开设有气管,所述气囊通过气管与气仓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阀门一的一端设置在仓盖的外侧,所述阀门一的另一端穿过仓盖并延伸至气管的内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仓盖的内侧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的一端穿过仓盖的内侧并与气囊的内侧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阀门二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通口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球里面具有救生小球的救生仓,包括救生仓、护板、帆布、拉链、小球、把手、仓盖、气仓、气囊、阀门一、阀门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市龙文区健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市龙文区健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4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式烘干搅拌机
- 下一篇:机器人自动校准检测方法、芯片以及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