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力触线漂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63938.4 | 申请日: | 2020-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8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火明 |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力触线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力触线漂,具有浮漂,所述浮漂由鱼线穿过,鱼线末端连接第一铅坠,浮漂上方设有反力器,所述反力器具有供鱼线穿过的固定环,固定环表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反力板,入水时反力板朝下,反力器上方的鱼线装配有第二铅坠,浮漂下方的鱼线装配有至少一个浮球,浮球下方的鱼线装配有第一限位件,第二铅坠两端的鱼线装配有第二限位件。本发明通过在浮漂上方加设反力器,该反力器能够依据水流状态自动调整鱼线的灵敏度,且能够在鱼儿咬钩时提供反向阻力,保持整个浮漂组合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提高上钩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钓鱼器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反力触线漂。
背景技术
浮漂的主要作用是表明钓饵的位置,通过浮漂的动作传递鱼儿是否咬钩的信息,浮漂通常包括浮球本体与浮漂杆,浮球本体固定于浮漂杆中部,浮漂杆位于浮球本体上方的一段称之为漂尾,位于浮球本体下方的一段称之为漂脚,浮球本体浮于水中,通过水面上漂尾的吃水深度判断鱼儿是否咬钩。目前,现有的浮漂处于静水中通常为垂直状态,这种浮漂只有提示作用,在遇到缓流或急流等情况则容易导致浮漂杆倾斜,则不利于观察,且不具备反力起到调节收线灵敏度的作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力触线漂,能够根据水流状态产生相应的形态变化,以此调整触线的灵敏度,在鱼儿咬钩后能够产生阻力,提高上钩率。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反力触线漂,具有浮漂,所述浮漂由鱼线穿过,鱼线末端连接第一铅坠,浮漂上方设有反力器,所述反力器具有供鱼线穿过的固定环,固定环表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反力板,入水时反力板朝下。
本发明的反力器上方的鱼线装配有第二铅坠。
本发明的浮漂下方的鱼线装配有至少一个浮球。
本发明的浮球下方的鱼线装配有第一限位件。
本发明的第二铅坠两端的鱼线装配有第二限位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加设反力器、第二铅坠及浮球,与浮漂形成组合结构,反力器不仅能够依据水流状态对鱼线进行卡位,保持整个组合结构的稳定性,还能够在鱼儿扯线咬钩时提供反向阻力,利用水的浮力使组合结构形成一定的弹性,提高上钩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在静水中的实施状态图;
附图2为本发明在缓流或急流中的实施状态图;
附图3为本发明在鱼儿扯线时的实施状态图;
附图4为本发明中反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反力触线漂,具有浮漂1,所述浮漂1由鱼线2穿过,鱼线2末端连接第一铅坠4,浮漂1上方设有反力器3,如图4所示,反力器3具有供鱼线2穿过的固定环31,固定环31表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反力板32,所述反力器3采用EVA、泡沫、碳纤维等轻质材料制成,入水时反力器3与浮漂1能够一同上浮,且反力板32应当在水面下。
反力器3所起到的作用是:
在非静水区域,在水下的反力板32能够随水流调节反力器3方向,并且反力板32在水流的带动下能够朝浮漂1方向向上倾斜,水流越大,则倾斜角度越大,如图2所示,当反力板32朝浮漂1方向向上倾斜时,固定环31随之倾斜会卡住鱼线2,避免鱼线2及第一铅坠4在水流作用下带动浮漂1下沉,影响操作者判断,同时能够给鱼线2提供一定阻力,鱼儿在啄饵时,浮漂整体结构不容易被误触,使浮漂1具备适当的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火明,未经李火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39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磁灰围层的磁化低温裂解装置
 - 下一篇:高安全性通信电缆及其使用方法
 





